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时政 > 正文

一周看台:仇恨的陷阱斗争的旋涡

2025-06-30 09:01: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上周,继在所谓“团结国家十讲”第一讲中大发“台独”谬论之后,赖清德在第二讲里谈起了“团结”和“民主”。一大堆空洞口号和虚伪辞藻掩盖不了悖谬认知和险恶用心,赖清德错漏百出的言论,再度将其“假团结,真斗争”和“假民主,真独裁”的狐狸尾巴暴露无遗。

赖清德所谓的“团结”,是“反中”和“台独”的“团结”,是要把支持两岸和合者排除在外、视为异端的“团结”,是动员绿营把蓝白阵营踩在脚下的“团结”。这种以人造仇恨为养料、以消除异己为手段的“团结”,根本已走到了团结的对立面,是赤裸裸的寻衅恶斗。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 陈梦婕)赖清德还煽动说,台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选举罢免、一张又一张的选票,“像打铁一样打掉杂质”。这一毫无底线的说法,在岛内引发轩然大波。原来赖清德所谓的“民主”,就是政见不同者即为“杂质”,要像打铁一样“打掉”!民主强调的是多元共存、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赖清德式的“民主”,却是要将观点立场不同者视作废物、渣滓乃至敌人,必欲予以“净化”和消灭。岛内舆论痛批,赖清德的言论说到底就是“意识形态猎巫、分化台湾百姓”。

在赖清德眼中,蓝营民代占多数的立法机构,想必“充满杂质”,必须除之而后快。赖清德上台以来,动用行政、司法、舆论等手段,迫害支持和参与两岸交流的岛内人士,豢养“网军”大搞网络霸凌,以“绿色恐怖”制造“寒蝉效应”。桩桩件件都证明,赖清德口称民主自由,实则满脑子政治独裁。

民进党一向靠仇恨动员拉选票,故而长期在两岸间制造对立,在岛内撕裂族群,清算非绿政党。赖清德“团结十讲”的用意,便是为这些行径捏造理由、动员造势。所谓“团结十讲”,实乃“斗争十讲”,誓要把台湾同胞拖进仇恨的陷阱、斗争的旋涡。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指出,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但赖清德的民主却是多数变成“其他”与“杂质”,少数要改造多数,所以民进党才会创下无差别罢免、“执政党”企图全灭“在野党”的世界纪录。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赖清德的所谓“十讲”是在替“大罢免”添柴火,他质疑赖清德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为了团结台湾,还是团结个人与政党的权力。朱立伦强调,赖清德若要展开宣讲,内容应聚焦在“如何解决人民的困难”,而不是围绕“权力的分配”与“个人或政党利益”。他呼吁执政者正视民生问题,不要让宣讲沦为一党宣传的工具。

赖的谬论,就连绿营人士也看不下去。昔日蔡英文团队核心之一洪耀福的弟弟洪耀南批评道,真正的社会整合,不是靠清除异己,而是靠制度化的共识形成与认同累积。他建议赖清德“与其寻找‘杂质’,不如培养对话的能力;与其追求‘纯净’,不如学会共处”。这等于直接批评赖清德不具备对话能力也不能共处。

上周,岛内被作为“杂质”去除的还有蒋介石铜像。台安全部门近日公开表示,已将营区内所有蒋介石铜像全部移除。而在民进党执政的台南市,却曾耗费数千万元(新台币,下同)为“台独”分子修建公园并打造铜像。这一行为遭到岛内各界强烈抨击,被斥为荒谬至极,是“去中国化”走火入魔的典型例证。

据台媒报道,赖清德担任台南市长期间,曾授意为“台独”分子黄昭堂设立纪念公园并铸造铜像,共耗资3000万元。此外,台南市政府每年还需编列70万元用于环境维护。不仅如此,台南市政府还在赖清德的所谓“建议”下,斥资近千万元,为赖清德好友、民进党前“政策顾问”黄先柱修建纪念公园并立铜像。

中国国民党籍民代罗智强在社交媒体撰文质疑,多数台湾民众根本不知道黄先柱是谁,只因为其主张“台独”且是赖清德好友,就由公家出地出钱建公园、立铜像。

岛内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指出,民进党在涉及“台独”象征物品上花钱毫不手软,打着“消除威权象征”的幌子,实则是为了打击反对力量。

台湾《中国时报》发文指出,民进党当局正极力“去中”“反中”,近日引发高度争议的“中正路”改名,抑或扬言对前往大陆进行交流的人士进行查处,这些举动都是“去中”“反中”意识形态的投射。但如果民进党当局要继续过中国节、拜中国神,所谓“去中国化”无疑就是一个笑话。

从修改中学课纲、篡改历史教科书,到拟更改“中正路”“经国路”路名……一桩桩一件件,赖清德当局的“去中国化”行径早已劣迹斑斑。这些做法究竟是所谓的“转型正义”,还是在渗透“抗中”“反中”的意识形态,答案已不言而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