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计出台两岸共通标准285项,为两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双方市场提供了全面的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标准共通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两岸加强合作、增进互信的纽带——
香检中心标准化技术团队运用压力-温度联控技术精准调控萃取参数,建立沉香精油超临界萃取工艺技术规范。
东南网4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服务贸易更便利
“以前,在两岸贸易中因为名称差异造成的报关贸易损失时有发生。”台胞张裕源说,“大陆的花生在台湾叫土豆,大陆的土豆在台湾叫马铃薯,两岸术语标准各有侧重,这种差异带来贸易上的障碍。”
“现在只需提供公司产品的技术资料及相关检测报告,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便能免费为其提供产品指标与大陆标准的比对服务,是台商进入大陆市场必不可少的帮手。”张裕源经营的鹿谷观光农业园已成功在厦门设立了分公司,农业园旗下的乌龙茶产品更是顺利拓展大陆市场。
“现在只要一键输入,就能解决台胞因不清楚大陆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而产生的迷茫和困扰。”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姗姗介绍。
据了解,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共收集29万多份标准信息,吸纳40名台湾专家加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两岸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和1万多种农残限量指标的比对,还可一键查询养老服务、建筑工程等领域近5000条两岸名词术语比对结果。收录食品安全、建筑工程、冷链物流、养老服务、电子信息等领域两岸行业间共研共享的标准(两岸共通标准)246个,汇聚两岸标准、政策、规则最新情况。
“福建创新建立‘四共同三采用’的工作机制,按照共同选题、共同研制、共同比对、共同使用的原则,坚持大陆先进标准台湾采用、台湾先进标准大陆采用、空白领域标准两岸共同研制。”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负责人张煜杰介绍,台胞参加各类标准制修订工作,大陆也能学习借鉴台湾好的做法,两岸在规则上更加互通,情感上更加融合。
催生发展硬实力
福建以两岸贸易往来密切的茶领域为突破口,组织两岸茶产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种苗栽培、加工工艺等,科学制定“台式乌龙茶”5个系列标准。同时,台湾地区参与方也在台湾地区进行宣传培训,让两岸茶农使用共通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标准实施第二年,漳平台式乌龙茶产量达3300吨,产值16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15%和112%。
黄冠玮是台企恩顺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此前,他曾拿着一份检验报告来到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以下简称“香检中心”)。“在大陆生产的香的检测报告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是销售到台湾,却检测出多环芳烃含量不合格,这是怎么回事?”他满脸疑惑。
“经过我们的标准比对,发现对于燃香产品,大陆标准未涉及多环芳烃含量要求,但台湾地区标准明确了多环芳烃限值,这才导致同一批香产品在大陆合格,到了台湾却变成不合格。”香检中心技术专家蔡美贞对记者说。
为从源头解决无标准可依现状,去年两岸共同研制的《海峡两岸共通 香产品燃烧后多环芳烃含量要求》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同时,香检中心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开展燃香产品贸易发展出口风险及预警分析研究。目前,香检中心建立的两岸燃香领域标准化专家库共有专家46名,其中包括8名台湾专家。
“标准共通让我们受益良多,让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黄冠玮感激地说。
两岸关于纺织品常规的检测标准已经较为规范和全面,但是两岸鞋面新产品检测定点标准则多为空白,在贸易过程中针对质量管控存在较大的分歧,多是靠两岸多轮磋商而进行定案,成本较高。
2023年以来,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后与台湾三家鞋企发布了《绳绣鞋面配件测试定点规范》《灌注鞋面测试定点规范》等6项标准,使得两岸的质量纠纷处置有据可循。试点的一年时间内,依据这些共通标准生产的产品获得396万吨经编提花面料、1562万吨机织产品布的客户订单,累计销售额为32.97亿元。
共建“第一家园”
标准共通看似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实则是两岸破除隔阂、增进认同的进程。随着涵盖建筑、就业、教育、医疗、社区等38个民生领域标准逐步统一,台胞生活更便利,幸福感满满。
4月13日,一场主题为“两岸知食青年绿享家”的社区公益活动在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举行。台胞环保讲师简以信以志愿者的身份,分享了两岸低碳美食实践。
2022年,岳峰镇桂溪社区获批两岸社区治理标准共通试点,与台湾台北市金龙社区建立了标准化合作机制。日前,由岳峰镇牵头制定的福州市首个社区志愿服务方面的两岸共通标准正式实施。
“在社区里,有各方面的技艺人才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努力去探索社区经济的活力源泉,推动两岸青年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台湾青年志愿者许真真说。
“福州市桂溪社区目前生活着315户540名台胞,我们培育服务有力、规范有序的两岸志愿服务队伍,精准把脉两岸居民需求,让两岸社区治理有力度、有温度。”桂溪社区主任陈雯靖说。目前,桂溪社区招募了100位两岸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在大陆创业的金门乡亲许先生日前接82岁腿脚不便的父亲到厦门,许先生父亲的轮椅在两岸畅通无阻,这得益于两岸建筑设计标准共通试点。
“这些年,两岸都在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大陆已发布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7项,台湾地区已发布标准规范27项,但是,两岸标准的一些差异,给两岸建筑师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带来困扰。”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研究员江清源说。
为此,两岸建筑师一起研究两岸地域、气候、经济、人文等特点,取长补短,完成标准的编制。2022年,发布《海峡两岸无障碍设施术语对照》。2023年,发布《海峡两岸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设计标准里有44个条款、46张图例来自台湾相关标准。
从企业标准相通,到行业标准共通,从基础设施联通,到名词术语互通,一系列两岸共通标准,助力两岸更好融合、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