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万象 > 正文

台湾每10人就有1人处于风险 偷拍现象泛滥让岛内人心惶惶

2024-12-26 08:41:06 作者: 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台湾偷拍案件频传,针孔摄影机无孔不入,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门调查显示,每10人就有1人处在偷拍风险中。岛内专家直言,源头无管制,导致针孔摄影机泛滥,助长偷拍风气。妇女团体也批评,反偷拍防制不足,只能靠自救。

针孔摄影机未管制 偷拍行为难防

台卫生福利部门7月首度公布网络性别暴力调查报告,其中影像性暴力盛行率达一成四,其中近一成影像是未经同意或遭胁迫取得。台卫生福利部门“保护服务司司长”张秀鸳说,偷拍事件频传,让许多人不敢上公厕,只能加强场所主人责任,每日定期巡视。

台中地检署11月侦破“创意私房”等性影像偷拍网站,全台至少863人受害,不少人仍是未成年,上传者有补教老师、派出所警员等。办案人员分析,偷拍手段种类多,针孔因易于藏匿、造型多,藏于生活环境中很难察觉,且针孔并非管制品,价格亲民易取得,间接助长偷拍风气。

时下针孔摄影机琳琅满目,隐藏于各种生活用品,点开知名电商网站,搜寻针孔、微型摄影机,热销商品体积小且有联网功能,不需现身就能在远端取像,针孔摄影机“日常化”,凸显偷拍行为难防。

台湾现代妇女基金会执秘吴姿莹说,全台仅台北市对于反偷拍订有管理办法,但执行成效待检验,何况其他无反偷拍政策的县市政府,民众不清楚公部门是否侦测针孔,如何让人安心?她建议,比照“烟害防制法”的禁烟标志,在公厕、哺乳室等隐密处张贴“反针孔”标章,至少让民众知道该场所定期执行反针孔侦测。

台湾阳明交大科法学院特聘教授林志洁指出,台湾现行的“电信法”只管制通讯设备器材,针孔摄影机若无通讯或无联网功能,买卖并无严格管制,且有人买针孔摄影机是为搜证自保,并非偷拍性影像,全数纳管恐有困难,建议可朝摄影器材分级管制讨论。

台湾长荣大学社工系兼任副教授卓春英认为,针孔摄影机无所不在,台当局应该从政策和法规方面着手,应研拟如何防范针孔成为犯罪工具,贩卖的业者也应自律。

遏制偷拍泛滥 台当局被疑不作为

台卫生福利部门去年8月成立性影像处理中心,至今收案量近3000件,但申诉成案率仅二成六,成效却待检验,色情网站不愿协助移除,台当局封网又遭业者翻墙破解,性影像处理中心如同“无牙的老虎”,遭偷拍的被害人身心都备受煎熬。

“只要影像传到网络,要从这世界消失就很困难”,侦办多起偷拍案件的检察官以这样一句话形容偷拍被害人面临的艰难处境。张秀鸳也说,非法性影像一旦上架,被谁下载、重新上传至何种网站充满未知数,也难以追踪,尤其许多暗网存在,让性影像流传更难杜绝。

尽管台卫生福利部门性影像中心声称顺利移除的成功率逾八成,但最常做的工作,却是不断“再下架”相同的性影像。台当局虽祭出封网手段,平台业者仍有解方,就连网友都争相提供如何更换DNS(管理网址与IP关系的系统),仅数分钟,遭封网的网站与影片又重获新生。

有些偷拍影像被网友流传成“经典系列”,出现今天下架、明天又上传的轮回,随着私密影片再次散播,让被害人因未知的恐惧一再重演,导致身心受到重创。

台湾好好星球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张希慈也是受害人,她直到警方通知,才知自己2018年受邀到华山文化园区演讲时,如厕画面遭偷拍还上了色情网站,这段经历让她痛苦不已。她说,不是“修法”后犯罪就不见了,被害人最希望影像能永远消失。

“数字性影像受害者多,即便有下架机制,但被害人心中永远存在恐惧”。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理事长吴惠玲坦言,她对台当局对抗数字性影像的政策有无力感,因境外IP仅能够追踪,却没办法追查,反制偷拍除了从“立法”面改善外,也应从科技面借镜国际经验,否则被害人创伤永远无法抹灭。

台湾《联合报》评论称,赖清德就职曾许诺打造台湾成为“处处可安居,人人可乐业”之地,安居本是民众幸福感的最低要求,但近年台湾爆发多起偷拍案,台当局的防制规范仍在“天上飞”,反偷拍作为流于表面,光是公厕能否安心使用就要先打问号,如何谈“安居”?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