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时政 > 正文

专家解读“双城论坛”的历程和意义

2024-12-19 09:22: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上海与台北两市的城市论坛(简称“双城论坛”),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回顾这个论坛的历程,使我们深深感到,“双城论坛”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重要平台之一。展望未来,希望“双城论坛”在为上海与台北的城市发展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能够继续发挥缓和两岸关系的作用,为两岸民众带来积极意义。

“双城论坛”在“双博”中启动。2010年5月,上海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同年11月,台北举办了世界花卉博览会。正是这两个博览会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给上海与台北的城市交流与发展带来了契机。当年4月6日,由上海市政府和台北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的“2010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台北举办。在此次论坛上,两市就文化交流、旅游交流、科技园区交流、环保交流等四项议题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此次“双城论坛”翻开了海峡两岸两大城市及市长机制化互访交流的新一页。

在“双城论坛”的带动下,2010年6月14日,上海虹桥机场与台北松山机场实现了直航,使两市从“一日生活圈”进入“一小时生活圈”,不仅拉近了两个城市的距离,而且也促进了双方的城市交往、科技合作、企业投资、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双城论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011年7月25日,“201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两市又签署了教育交流、医疗卫生交流、旅游交流等三项议题的交流合作备忘录。沪台两地的各界人士和舆论都认为,“双城论坛”及“和谐、合作、发展、双赢”的理念,必将使双方的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宽领域发展。

2015年8月18日,以“城市发展与青年自主创业”为主题的“2015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

“双城论坛”迎来十年丰硕成果。“双城论坛”从2010年创办至2019年连续走过十年路程。期间,两市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可谓优势互补,双城共赢。2019年7月4日,以“创新、合作、未来”为主题的“2019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两市在以往九年已经签署30多项交流合作备忘录、取得丰硕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又签署了四项交流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合作交流。

“双城论坛”从线上重新走入线下。2020年,经过上海与台北两市政府的沟通与协商,确定将“双城论坛”从线下走入线上。2020年7月22日,以“城市防疫 智慧经济”为主题的“2020上海台北城市论坛”,通过两地视频连线的方式继续举行。继2020年后,2021年和2020年的“双城论坛”也同样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上海与台北两地同时进行。不过,视频方式并没有降低“双城论坛”的实际效果,两市在这3年的论坛上,仍然签署了多项交流合作备忘录。

2023年,“双城论坛”走过了14年历程,通过两市政府的共同努力,2023年8月30日上午,“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重新走入线下。

“双城论坛”应该成为缓和两岸关系的重要平台。2024年初,赖清德继蔡英文之后在岛内赢得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民进党继续在台湾主政,并不断给两岸交流设置各种障碍,使“双城论坛”的举办也出现了变数。本来两市计划于今年7至8月在台北举办的“双城论坛”,一直被民进党当局无故延期,最终在两岸各界的压力下,民进党当局一方面仍然拒绝上海市台办官员和记者共11人赴台,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声称以“有条件举行”的方式,让“双城论坛”继续举办。

2024年12月17日,以“智慧治理 永续未来”为主题的““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在台北顺利举行。本次“双城论坛”主要推动两市在友善交通、河川治理、人文城市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论坛期间,两市还签署了有关交流合作备忘录。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手足情深,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声。“双城论坛”的如期举办,是上海台北两市交流合作的盛事,也是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好事。相信在两市共同努力下,上海与台北交流互鉴会越来越深入、合作领域会越来越宽广,将继续推动两市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更好服务上海与台北市民安居乐业。

15年来,“双城论坛”不仅形成了制度化交流的模式,而且也成为两岸城市交流的典范。通过“双城论坛”平台,两市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密切了交流、加强了合作、收获了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各阶层、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据台湾媒体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台北市民认为,“双城论坛”对缓解两岸紧张关系有帮助。可见,“双城论坛”应该成为缓和两岸关系的重要平台。(作者陈士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秘书长,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