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闽台交流 > 正文
中医药为媒 闽台“医”脉承——福建中医药大学对台交流纪事
www.fjsen.com 2024-08-08 09:13:06 刘深魁 刘伟芳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参加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的两岸学子在武夷山开展研学活动。本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许烨婷 摄

东南网8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刘伟芳)“今年预估招收台湾学生将超过百人,报考人数也创了多年来新高。欢迎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台湾学子前来追梦、筑梦、圆梦。”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陈凌琦向记者介绍,今年共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16个专业面向台湾进行招生。

“学中医,去福建!”在全球兴起“中医热”的背景下,正成为越来越多台湾学子来大陆求学的首选项。

最早招收台湾本科学生、最早举办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最早在大陆高等院校单独设立台湾中医药事务办公室、收集保存台湾中医药文献最多……自1987年开办对台中医药培训班以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始终走在两岸中医药交流前列,在两岸交流史上创下诸多“第一”。

先行先试,开创对台中医药教育先河

走进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埋首苦读的学生与浩如烟海的藏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约2万册台湾繁体版图书成为两岸师生的“宝贝疙瘩”,其中多数为中医药类文献。

“台湾中医药的根脉在大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台湾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我们初步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医药文献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充分满足师生的日常学习和科研需求。”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王尊旺说。

福建中医药大学十分注重台湾中医药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收藏了一大批珍贵文献,包括20世纪初台湾地区发行的唯一一套《台湾汉医药新报》系列期刊,以及流传到台湾的陈修园医书、早期闽台医家共同编纂的中医学校教材、台湾民间中医抄本、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第一任校长覃勤的往来信件等资料,为数字化应用、内容检索、闽台中医药交流等带来极大便利。

“这些文献充分证明闽台中医药之间源与流的关系。”王尊旺说,早在唐宋时期,福建先民就将中医中药带入台湾,数百年来闽台中医药更是相融互汇,互通有无。

从一页页药方到一册册典籍,从“一张白纸”到万卷藏书,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的发展壮大,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创对台教育交流合作的生动注脚。

不止于此。在对台教育先行先试的道路上,福建中医药大学步伐稳健,曾创下“七个最早,三个最多,五个第一”的辉煌纪录——

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的同一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即开办对台中医药培训班,首开大陆对台中医药教育的先河。1988年,招收了首个台湾本科学生庄继志。同年,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迄今已举办16届。1989年2月,首次举办面向台胞的中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91年,组织编撰的《台湾中医药概览》面世,这是大陆第一部综合描述台湾中医药概貌的资料性工具书。2004年,招收首位台湾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硕博全覆盖的对台教育格局……

“我们打开两岸中医药学术常态交流的大门,深交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为大陆中医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表示,30多年来,学校创建并实施了以“需求导向、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为特点的对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多元立体化、双向互动融合”的对台中医药教育交流高地。

近年来,两岸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该校在闽台合作办学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与台湾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元培科学技术学院合办影像学专业;与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等联合办学培养人才;与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结为姐妹校等。此外,2010年以来,连续举办15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品牌活动。

台生之家,架起两岸交流“连心桥”

“我弟弟也报考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准备跟我一起在这边读书!”这个暑假,陈慧恩一点也没闲着,在福建中医药大学读中医学的她,不仅要给弟弟介绍学校概况、辅导专业知识,还要经常跟爷爷陈枝伯、父亲陈亮绮切磋医术。“我要接好他们的接力棒,未来考虑留下来工作。”

年过八旬的陈枝伯是台湾中医专家,54岁那年为了系统学习中西知识,毅然来到当时的福建中医学院求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他的儿子陈亮绮更是先其一步“登陆”,1990年就投入福建中医学院的怀抱,如今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陈慧恩和弟弟早早成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粉丝”。

陈枝伯一家三代来闽学医的佳话,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推动对台教育合作交流的真实写照,也是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求学路上,不单有青春的身影,还有白发老者坚定的脚步。来自新北的吴若谷,就是其中一位。

2021年,吴若谷退休后决定“活到老、学到老”,进入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尽管已有工程学博士学位傍身,可他依然对来闽学医充满兴趣。看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的他,打算毕业后留在大陆,利用所学创办一所医院。今年6月,他参与的创业项目成功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台湾创业青年项目”。

“我祖籍漳州,来福建学医就像回到家一样,学校对我们很关心,这里有很多台湾学生,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很高,我很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吴若谷向台湾年轻人发出邀约,希望有志青年来大陆读书学习,开阔眼界。

中医药为媒,“鹊桥”飞跨海峡,慕名者纷至沓来。

“我的人生有22年在台湾,28年在大陆。治病教书两不误,我在大陆挺好的!”1997年,22岁的高嘉骏考入福建中医学院研习中医。2009年,回到母校执教,成为首位入编大陆事业单位的台湾同胞。如今,他已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副主任,还在福州买了房,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晋升副教授、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参与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省中医药学会任职……高嘉骏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细数收获,分享同等待遇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福建中医药大学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在这里有家、有事业,享受到大陆发展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截至目前,福建中医药大学累计招收台湾学生1241人,培养了881名台湾毕业生,包括766名本科生、104名硕士、11名博士,另有近千名行业人士来校进修,为台湾储备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林文泉任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展弘曾任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蔡三郎曾任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等,一批批台湾校友为两岸交流搭起“连心桥”。此外,还有更多的台湾学生毕业后留在大陆,继续深造、行医、经商、投资等,融入两岸融合发展大潮之中。

以中医药为纽带,福建中医药大学正以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持续扩大在台湾的“朋友圈”,努力打造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福建样板”。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