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_ > 闽台交流 > 正文

一周看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24-06-18 08:59:54 作者:吴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上周,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尽管受到民进党当局的阻挠,但台湾各界依然有约7000人踊跃参会。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首次率团参加,随行人员包括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陈玉珍、陈雪生、苏清泉以及云林县长张丽善、金门副县长李文良等。对此,台湾媒体刊文指出,海峡论坛历经十六载,面对各种困难从未间断,这说明论坛的举办顺民心、得民意。

事实胜于雄辩。自2009年海峡论坛首次举办以来,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已成为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但是举办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的消息公布后,民进党当局“膝跳反射”式采取限制和打压措施,不但禁止在台湾境内举办与海峡论坛相关的任何活动,还试图阻止台湾同胞赴大陆参与论坛活动。

然而,赖清德、民进党代表不了岛内主流民意,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天然情感和强烈愿望。海峡论坛等两岸品牌交流活动持续热络,以及台湾同胞跨海而来的实际行动,就是最充分的证明,也是最有力的反击。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家人,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觉悟体认和肩负的时代使命。

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盛赞这是一个让两岸各行各业民众充分交流、相识相知的“好平台”。“只要有交流,就有对话的机会;有对话的机会,就能够理性务实沟通。”他说。

连胜文表示,台湾民众普遍希望两岸和平,互惠互利。“我们要为了两岸多数人的福祉和未来,积极诚恳地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

“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海峡论坛大会上,云林县长张丽善借孟子之言抒发参与论坛的坚定心情。她表示,尽管出发前受到很多恶意攻击,但仍义无反顾前来参加海峡论坛。

“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期待台海和平、互惠互利、共存共荣,共同打开两岸欣欣向荣的愿景。”张丽善说,两岸应基于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与尊重,携手运用智慧,推进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稳定的道路前进,共同努力为两岸的繁荣未来贡献力量。

对于这场海峡两岸民间嘉年华,台湾各大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大量报道。岛内舆论认为,海峡论坛的活动安排涉及基层、青年、文化、经济交流等诸多方面,充分考虑了台湾民众的需求,使民众都能“有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认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证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希望两岸民间能够继续加强交流、增进了解,进而互相欣赏、互相理解,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

来参加海峡论坛前,连胜文刚追完大陆热播剧《庆余年》第二季,并表示许多台湾青年都爱看这部大陆电视剧。他用《庆余年》中的一句台词——“只怕自己的光燃烧得不够强烈”,来鼓励前来参加海峡论坛的两岸青年,一起成长、共同合作。

近年来,许多大陆影视作品屡屡在台湾引发追剧热潮,其中既有古装剧、仙侠剧,也不乏描绘大陆发展历程的年代剧。台湾社交平台上还出现了“陆剧交流”“陆剧讨论”等种种粉丝群。这除了作品本身的原因外,更因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文化相通,对于剧情容易心领神会、共鸣共情。

上周,应台北市影音公会邀请,电视剧《繁花》主演胡歌赴台北参加“对话青年”活动,与两岸青年影视创作者对话交流。对此,民进党当局在行程初期就开始设限,并划下“红线”,禁止胡歌一行开展任何形式的影视作品宣传活动。然而,强权压不住民心。虽然胡歌此行低调、简短,但所到之处仍被大量粉丝和媒体包围,由他主演的《繁花》一剧,更成为岛内热议的话题。

事实证明,两岸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血脉、文化和历史,也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期盼。不管民进党当局使出什么花招,两岸同胞一定会携手同心、接续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