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时政 > 正文

“中华文化课”,台湾该好好补一补了!

2024-06-14 08:58:16  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赖清德当局新任期刚刚上路,便大肆推动“台独”和“去中国化”,不仅“倚外谋独”“以武谋独”,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极力推动“台独课纲”,妄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不断切割两岸连结,制造两岸隔阂与对立。日前有台湾高中生受访时表示,考试中只有一两道题涉及中国史,还有学生竟然不知道“中国史是什么”,引发两岸热议。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为谋求“台独”,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且不断变本加厉。从历史上来看,李登辉时期台湾推出所谓“1999课纲”,台湾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台湾部分的内容不仅单独设立章节,而且其内容暗藏“台独”意识和日本皇民史观。2001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后,极力推动所谓“法理台独”、“文化台独”,不仅将台湾史单独成册,还将中国史的明、清两朝移入世界史,企图分裂中国历史,突出“台湾历史”。到了蔡英文的所谓“2019课纲”,完全把中国史从历史教科书中抹去,换成所谓“东亚史”。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方面不断削减文言文比重,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精华一减再减,直至删除殆尽。

民进党当局多年来以“政治挂帅”,其推出的所谓“教改”政策和一系列“台独课纲”完全是出于推动“台独”的政治目的蓄意歪曲中国历史,割断两岸历史文化连结,其对台湾青年一代的毒害有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删除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让广大台湾青年根本无从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法正确认知中华文明,以这种“台独史观”毒害台湾年轻一代,使台湾青年从一开始便树立起错误的历史观与文化观,从而为推动“台独”培养精神土壤;二是“台独课纲”让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在精神上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知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完全缺失身为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一份子的民族自豪感,完全缺失身为中国人的自信、骨气与底气;三是民进党当局借助“文化台独”,刻意制造两岸文化对立、民意对抗,在两岸同胞之间构筑起文化认知的高墙,从精神层面推动“反中抗中”,阻止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走实,抗拒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破坏两岸统一的民意基础。可以说,民进党当局推动的历史课纲不仅是彻头彻尾的“台独课纲”,更是对台湾民众不折不扣的“荼毒课纲”,其妄图割裂历史、切断两岸、制造对抗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两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历史根脉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是连结两岸同胞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增进两岸同胞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与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仅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根基,还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将两岸同胞的精神与心灵紧密联结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中华历史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基因”,它能够充分彰显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软实力”,使两岸同胞作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挺直脊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精神与风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

民进党当局应立即停止推动“文化台独”的错误做法,纠正错误历史观,还原历史真相,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角度出发,重新建构正确的文化教育体系。广大台湾同胞更应当充分认清民进党当局推动“去中国化”背后真正的政治目的,抵制民进党的“台独教育”路线。从两岸融合发展的角度,越是在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形势下,两岸越是需要通过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文化、教育交流,不断加深两岸同胞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强化彼此之间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两岸同胞应当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不断推动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深化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促进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注入更多、更大的文化动能与精神动力。(文/文清 评论员 来源/华夏经纬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