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时政 > 正文

一周看台:公道自在人心

2024-01-29 08:56:01 吴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上周四,岛内首批670名一年期义务役新兵入伍,台媒形容现场如丧考妣:当日大部分新兵虽戴口罩、遮住半张脸,但眼神仍凝重、紧张;更有人抱怨“薪水太低”“早点出生就好了”“谁会想打仗”……

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妄图“以武谋独”。在美方鼓动下,其早在2022年12月就宣布,自2024年元旦开始,台湾岛内义务兵役期由4个月延长至1年,适用自2005年起出生的台湾青年。该规定一公布,岛内民众就怨声载道。如今,新规定正式上路,各种担忧、不满更是铺天盖地。

“我不想打仗,不想上战场。”“妈妈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生我。”……连日来,岛内多家媒体在新兵营、街头采访,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皆是如此。岛内舆论指出,由于对民进党继续“执政”下的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青年及其父母担心台海局势更加复杂危险,万一爆发冲突,民进党当局将会把台湾青年推上战场,成为“台独”的炮灰。

据台媒报道,为配合美国“以台制华”战略,民进党当局不惜牺牲台湾青年的未来,让这项规定“仓促上路”。为了广收兵源,民进党当局推出了所谓“就学服役3+1方案”,即大学三年当兵一年,被岛内民众痛骂“损害台湾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至今该方案申请者寥寥无几。与此同时,由于准备不充分,许多过去使用的营房与设施还来不及改建为一年役的场地,训练任务恐根本完不成。岛内网友讽刺,“只会训练出一群‘草莓兵’”。

干得多、待遇差,也是此次入伍新兵的痛点。“24小时待命,薪资却少得可怜,连岛内的基本薪资都不如。”许多新兵抱怨,台湾基本薪资已调整为2.7万元(新台币,下同)左右,但新兵每月才2万元出头,前8周新训仅1万多元,质疑民进党当局此举是“剥削年轻人生命”。

尽管去年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将台军编制名额从21.5万人调高至21.8万人,但志愿役人数却滑落到仅15.5万人。仅去年就有4066名志愿役士兵“宁愿赔钱也要退伍”,人数创近年新高。岛内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台军总人数有所增加,但具有战斗力的志愿役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军事经验匮乏的义务役新兵。

不思己过,反述于人。在日前结束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赖清德、萧美琴得票率只有40.05%,近六成民众将选票投给了非绿阵营,并且有大量年轻选票流失。然而,民进党当局不反思检讨,却将一切归咎于大陆。

选举刚落幕,民进党当局就宣布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防范岛内民众被洗脑。此举再度引发岛内各界批评,许多人认为,所谓“认知战”不过是民进党当局的“挡箭牌”,其根本目的是防止“两岸民众越走越近”。

众所周知,大陆数字科技快速发展,小红书、抖音、B站等大陆社交软件受到台湾年轻一代喜爱,大陆许多美食、歌曲、舞蹈、电视剧等火遍台湾,这让想阻挠两岸交流的民进党当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次“认知战研究中心”成立后,民进党当局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大陆的数字化产品。

在首批义务役新兵入伍当日,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宣布,基于所谓的“资讯安全”,在营区内禁用大陆品牌手机及相关资讯设备,包括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11个品牌。同时,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声称,抖音是大陆“认知作战”的平台,相关部门会加以侦办,将违犯者“绳之以法”。一时间,“绿色恐怖”氛围弥漫岛内。

事实上,在台湾,没有哪个政党比民进党更会操弄“认知战”。从豢养1450网军,到设立“数位发展部”,再到如今“认知战研究中心”,无一不是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民众的“认知战”。

对此,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指出,民进党当局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就以“认知战”当挡箭牌,打着所谓“危害台湾安全”的旗号,无限上纲上线,妄图用政党意识形态对岛内民众进行洗脑。这背后是民进党当局对两岸民众走近走亲的恐惧。

上周,面对民进党当局宣称“要裁罚大陆制螺蛳粉”一事,岛内网友纷纷怒呛:“现在连吃的,也要带政治立场吗?”“一包粉条吓死民进党,这比导弹、地雷还厉害。”……

公道自在人心,民进党早已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台湾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大陆菜,很多店更是大排长龙,酸菜鱼、肉夹馍、热奶宝、梅花糕等大陆美食深受岛内民众喜爱。这再一次说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民进党当局的阻挠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