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台湾时政 > 正文

重启服贸突变热门话题,“太阳花”凋敝台湾经济已十年!

2023-06-28 07:37:23  来源:海峡之声  责任编辑:陈玮 
分享到:

最近,“服贸协议”这个颇有些年代感的词汇突然热起来了!“老词翻红”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岛内低迷的经济表现以及选举各阵营的攻防。

先来看经济因素。最新出炉的几项经济数据普遍相当难看。如,5月台湾制造业营业气候测验点较上月修正后减少2.02点,连续两个月下滑;台湾制造业实施无薪假人数突破8500人,创两年半新高;今年前五个月台湾售电量年减2.78%,为十余年来全台整体用电罕见负增长……

受此影响,岛内已有多家机构下调台湾经济成长预期,台湾综合研究院大幅调降至1.45%,民进党当局货币政策主管部门则下修至1.72%,“保2”岌岌可危。

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工商界感受最为真切,台商群体纷纷提出解方。这其中,重启两岸服贸协议的声音尤为响亮。

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全世界都在洽谈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议,台湾更应该加紧脚步,大陆市场尤其不能放弃。两岸服贸、货贸复谈,业界举双手赞成,若能签成,对台湾经济将是一大帮助。

林伯丰指出,大陆参与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在2022年全面生效,大陆台商可以享受RCEP的关税及原产地规则等优惠。但是两岸洽签服贸、货贸协议在10年前中断后就没进展。大陆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台当局应该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台湾工业总会也强调,工商业很期待服贸、货贸重启谈判。

再来看选举攻防。近期绿媒炒作民众党政策白皮书中列入重启服贸议题。由于柯文哲此前曾参与过反服贸的“太阳花学运”,民进党据此猛攻柯文哲“发夹弯”。

柯文哲对此表示,相关话题仅是内部讨论,经过确认,所谓内部讨论的文字也是引用陆委会网站内容。柯文哲强调,绿媒炒作根本是“认知作战”。随后,民众党方面又发出声明。其中提到,两岸贸易频繁,台湾一年对大陆出超超过1000亿美元,大陆也占台湾出口4成,两岸经贸往来必须法制化、正常化。“太阳花学运”后,民进党曾承诺要修订“两岸人民协议监督条例”,但这7年来却行政怠惰,未有任何进度。

民众党更反将民进党一军,表示若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服贸、货贸皆为“糖衣毒药”,请蔡英文退回ECFA,停止服贸货贸早收清单,并承认台陆委会过往新闻稿上提到的“将尽速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立法”等言论皆为不实错误虚假讯息。

针对该议题,国民党2024参选人侯友宜则强调,他主张的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两岸不但要重启对话,也要务实交流,包括两岸服贸协议等种种谈判及协议交流都必须尽速展开,两岸在经贸、教育、经济、文化等层面的交流合作势必持续进行。

可以明显看得出来,蓝营及工商届对重启两岸服贸谈判高度期待,很多重要人士明确表达支持,连民众党方面也提出“反黑箱不反服贸”进行“解套”。如今唯一强烈反对的两岸重启谈判的,只有民进党一家。

赖清德造势时叫嚣,现在台湾的总体经济体质、产业结构已经与10年前截然不同,走回“一中市场”老路,对台湾绝对不利。他宣称,美国、墨西哥是未来的新生产链,台湾应该走对方向,在新的全球供应链之上,才是未来前途所在。

然而,赖清德画出的“饼”,与当前台湾经济的衰退局面形成强烈反差。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指出,由于没有两岸服贸协议,台湾具明显优势的服务业,如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医疗管理、长照服务等,都无法完整地进入大陆市场,年轻人无法借此到对岸历练,并在市场扩大下获取高薪;只能挤在狭小市场内领取高度竞争下的低薪。

前“立委”郭正亮指出,2014年若通过服贸,台湾的电商、线上游戏、金融业都能获利,但现在中国大陆的这些产业已经把台湾甩开很远了。郭正亮表示,这十年来,大陆经济、高科技等各方面都起来了,所有的产业都变得极为巨大。

上海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包承柯则认为,如果两岸在“九二共识”的架构里,无论是服贸甚至货贸,进一步重启、推深两岸贸易谈判的可能性完全存在,经过10年,大陆的经济发展更快、更上层楼,谈判中能端出的牛肉也更多。

可以说,2024年选举,台湾民众和台湾社会要面对的不仅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还有“繁荣与衰退”的选择。时隔十年,民进党所挑起的“太阳花学运”已被事实证明是阻挡两岸经贸交流、阻碍台湾经济腾飞的罪魁祸首,台湾经济迫切需要在这一次选举中拨乱反正,重回正轨。(海峡之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