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_ > 闽台交流> 正文
分享到:

爱国,是血脉中的共鸣

2022-12-22 08:33: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吴洪
2019年,由于妻子徐秀慧入职福建师范大学,成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叶蔚南决定一家四口搬到福州定居。

image.png

  叶蔚南在看展。

东南网1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忍辱包羞五十年,今朝光复转凄然;三军解甲悲刀折,万众开颜庆瓦全。”今年是台湾光复77周年。12月6日,“反殖民与台湾光复——日据时期台湾历史图文展”在福建师范大学展出。古稀之年的叶蔚南早早来到现场,品读着父亲叶荣钟为台湾光复写下的短诗,感受父亲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夙愿,心中感叹不已。

“父亲的爱国情怀,是在血脉的共鸣中产生的。”对于父亲的故事,叶蔚南如数家珍。

叶荣钟出生于1900年,是台湾彰化鹿港人。他一生跨越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与祖国大陆素未谋面,但少年时他就进入私塾熟读经史,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早已萌生出了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意识。

台湾光复之初,他参与了“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陵之行,并写下《祭黄帝陵文》,表达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喜悦之情。1970年,他撰写的《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台湾人物群像》,让读者了解了台湾民众前仆后继的抗日历史,形成了更加充实的两岸一体史观。

叶荣钟与妻子育有五个子女,叶蔚南是家中老幺。从记事起父亲便总是在书房中忙碌,而叶蔚南也最喜欢在那里看书。

高中时有一年暑假,学校安排了假期补习,但叶蔚南不愿意去,便瞒着母亲躲在父亲的书房里,阅读上海启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个暑期,他就读完了全套20多本书籍。当母亲责怪父亲纵容他不上学时,父亲却反问道:“学校教的那些东西就对吗?孩子自己懂得找历史书看,这不就是在学习吗?”正是父亲的这番话,让他爱上了读史,也从一本本的历史书中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从那时起,父亲心心念念的祖国,深深扎根在了他的心里。

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次年,叶蔚南便踏上了寻根之路。“我的祖籍在泉州石狮,虽然具体的位置并不清楚,但我要尽力去找一找。因为回到祖国大陆,是父亲一生的夙愿。”自此,叶蔚南开始频繁往返于两岸,去过大陆许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双眼替父亲去看看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父亲一生留下了300多万字的著作,叶蔚南发现在那段“戒严”的特殊时期,父亲的著作中有许多欲言又止的地方。“其实,像父亲这样的爱国人士,台湾还有许多,林献堂、林幼春、蒋渭水、蔡惠如、陈映真……他们都是‘祖国派’,支持祖国统一。必须有人发声,让大家听到这种声音、感受这种力量。”叶蔚南暗想。

多年来,岛内“台独”势力一直妄图抹杀台湾先贤的光辉抗日史,遭到岛内有识之士坚决抵制。2007年,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立,叶蔚南也加入其中,成为监事。“我们要让更多两岸民众了解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那段岁月,通过梳理史料,找回应有的话语权。”叶蔚南说。

2019年,由于妻子徐秀慧入职福建师范大学,成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叶蔚南决定一家四口搬到福州定居。“民进党当局在各方面加紧‘去中国化’行径。在新版教科书中,不仅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比例被大幅压缩,历史课纲中的‘中国史’也被他们并入‘东亚史’。这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将严重影响台湾年轻人的文化素养,更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叶蔚南说,移居福州既是为了太太的工作,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中华文化教育环境,避免他们成为“无根的一代”。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知识分子,面临亡国的苦痛与异族的欺凌,其眷念故国之情非常强烈。他们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坚守知识分子的家国理想,寄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他们就是台湾的‘祖国派’……”来福州三年多时间,叶蔚南平时除了照顾家人外,就是忙着整理、撰写台湾“祖国派”的故事和反映他们心声的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台湾先辈的抗日历史,执笔为剑,反击“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行径。

“近些年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以福州为例,有越来越多的岗位向台胞开放,台胞同等待遇政策越来越完善,这让我们倍感温暖。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更多的台湾朋友过来走走看看。”叶蔚南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