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 台湾万象 > 正文

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学体验营收官:寻福闽都 情系两岸

2022-07-07 08:50:35 作者:林春茵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福州7月5日电 (记者 林春茵)“我们亲身体验了多姿多彩的闽都文化,探寻了闽都文化人文精神,我们成为了好朋友。”5日,华侨大学台湾学生朱郁暄记录四天研学之旅精彩瞬间的视频,在社群媒体上获得点赞无数。

此前一天,2022年两岸青年中华文化(闽都文化)研学体验营在福建福州闭营。此次研学营是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重要配套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青春不散场,两岸学子们仍依依不舍地分享所见所感。华侨大学台湾学生黄于珊对闽剧印象深刻,在分享会上生动地讲述闽剧传统剧目《荔枝换绛桃》的经典片段,难掩对闽剧悱恻缠绵的古老唱腔喜爱之情。

台湾营员们纷纷表示,很高兴能够与大家相聚在有福之州,体验闽都文化,感受两岸文化情缘,共同触摸历史的深度,互鉴互学,一起成长,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到福州,再续闽都文化之旅,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回顾四天的研学体验之旅,在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两岸青年们深入了解昙石山文化的形成、昙石山与台湾古人类渊源、昙石山人种特征、昙石山人的生产与生活等内容。

在镇海楼,两岸学子参访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馆与福州古厝展示馆,了解福州城的历史变迁,对福州古厝的保护与开发有了新的理解。

在书香古韵的三坊七巷,两岸学子参访林则徐纪念馆、严复故居、林觉民故居等地,聆听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故事。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闽商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两岸青年边走边看,感受丰富的商贾文化以及高超的建筑技艺等。

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船厂遗址,两岸学子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海防建设等方面成果。

“我感受到一碗肉燕背后的诚意,台湾诸味美食与福州味美食是一脉相承的。”台湾青年王纪霖在体验同利肉燕技艺并品尝后感动地说。

不少营员们对此次研学中的闽剧、“肉包肉”非遗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等体验印象深刻。喜欢历史文化的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学生蔡皓宇现场穿上闽剧戏服,学着老师的模样摆起姿势,一抬一放,笑说“很有感觉”。

作为福建省省级非遗,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受到营员们的青睐,同利肉燕第四代传人陈君凡向营员们传授包肉燕技艺,打燕皮、包肉燕,晶莹似玉、形同飞燕的肉燕摆满盘中。营员们吃着自己包的肉燕,感受肉燕里的闽都“虾油味”和“浓浓乡情”。

在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两岸学子手作油纸伞。台湾青年叶子芃用画笔在油纸伞晕染出层峦叠嶂,流岚薄雾。在伞面的留白处,她写了“山河故人”四个字。

“此行中,闽江、烟台山的老洋房、坊巷的粉墙乌瓦,都装到心里。”叶子芃说。

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山特地开讲闽都文化,从地理、人文多角度讲述闽都文化的流变。“希望两岸青年学子,对闽都文化多加了解共同传承。”(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