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两岸青年分享北京冬奥志愿服务感受
2022-04-23 15:17: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携手共奋进 一起向未来 ——两岸青年分享北京冬奥志愿服务感受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23日 第 04 版) “志愿精神是小火花、是种子,我愿在两岸交往中发扬志愿精神,增进两岸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在日前举办的“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云分享活动中,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服务队召集人、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陈文成这样谈及自己的感受。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志愿蓝”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京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也热情参与其中,贡献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两岸中华儿女的团结与奉献。在由台盟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的这场云分享活动中,京台两地视频连线,多名台青冬奥会志愿者重温那段难忘经历,并表示在“后奥运”时代,将继续弘扬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和志愿精神,积极投身两岸交流合作,让两岸同胞“一起向未来”。 收获成长感动 招募10名队员、上岗39天、服务723小时,这组数字构成了陈文成和他的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的北京冬奥志愿服务记录。他们的服务站点位于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公园东门,在这里10名台湾青年发挥创意,推出一系列带有两岸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趣味活动,吸引近4万人次观众参与。平平无奇的站点因此成为网红“打卡”点,甚至成为两岸交流的窗口、志愿服务的窗口。 在云分享活动现场,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台生林家萱说,虽然志愿服务很辛苦,但在其中她感受到荣誉与自豪,收获了成长与感动。“穿上这身志愿者制服,当一个人时,我就是一朵雪花,当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一片浪花。”正是这无数雪花组成的浪花,用笑容温暖了人心。4月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特别致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对他们的付出表示钦佩和感谢。 “当志愿者放弃舒适生活,服务他人、燃烧自我时,这些个体不仅不会因为融入群体而失去色彩,反而更加闪耀、更加光彩夺目。”清华大学台生苏雍竣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志愿者,他感慨道,这段经历给他留下许多感动,也教会他拥有一颗同理心。 “参与北京冬奥会,是我一生难忘的宝贵回忆。奉献志愿服务,是延续一生的精神收获。2022北京冬奥使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快乐,收获了温暖的两岸友谊。”陈文成由衷为祖国成功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而感到骄傲自豪。他表示,北京冬奥精神令人鼓舞,台胞应更加主动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来。 搭建交流桥梁 “目前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了449.3万,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20.5%。”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曹仕涛在活动中表示,志愿服务已成为北京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市民共识。而在宝岛台湾,志愿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当志工、行善举”蔚然成风。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两岸沟通交流、增进了解的桥梁。曹仕涛说,在京台胞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200人,台胞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500个。 北京冬奥志愿服务的美好经历,让苏雍竣对两岸交流有了更感性的认知。“雪花虽小,但千万雪花汇聚可以化作春天的甘霖;浪花虽小,但顺应浪潮奔流入海,就能激荡起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潮。”他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在两岸交流中化作不畏困难的浪花、带来温暖的雪花。 林家萱也是一样,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结束后,每隔三四天都会浏览一下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查看是否有适合自己参加的志愿项目,希望能为更多人带去帮助。“冰雪点燃热情,青春闪耀光芒。感谢城市志愿者经历,让我与更多人分享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她说。 陈文成则观察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许多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加入志愿者队伍,为自己所在社区提供服务。他自己还曾被评选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虽然做的事情很小,但这份跨越两岸的力量很温暖。”未来,他还会继续投入各种志愿服务,而且希望带动更多台湾青年参与进来,搭建起更多两岸交流的桥梁。 凝聚同胞情感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的精彩回忆,镌刻在两岸同胞心中,余韵绵绵悠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岛内学生无法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但许多在北京求学的台湾学子有机会加入其中,感受到无上荣耀,我为这些志愿者感到开心。”云分享活动中,台湾辅仁大学教师黄柏芳代表参加活动的40多名同校师生,通过视频表达了岛内同胞对台湾青年在大陆参与志愿服务的支持。同时,他也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岸志愿服务继续向前发展。 黄柏芳的期待,正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曹仕涛在活动中也说道,志愿服务是两岸共同的光荣事业,真诚期待两岸志愿服务更加蓬勃精彩。他还透露,第三届志愿服务交流大会正在筹备中,希望到时台湾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者代表可以参加并介绍经验。 “两岸青年在北京冬奥会这样世界级的盛事中共同做志愿服务,互相交流、交往、交融,找到共鸣,这对于深化‘两岸一家亲’理念、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都有很大现实意义。”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受访时建议,在乡建乡创、社区营造、两岸社区融合发展等领域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大陆社会实践,营造两岸青年的共同记忆,凝聚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 冬奥落幕,精神永存。还记得1个多月前,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在结束服务时向北京市民依依不舍道别,青年们在服务站门前留下最后一张合照,他们大声喊着:“服务没有终点,两岸同心一起向未来,我们不说再见!”这一声响亮的青春呐喊,将久久回荡在海峡两岸。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