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闽台交流> 正文
分享到:

守护“星星”的天使

2022-03-24 09:32: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陈梦婕
将皂基和植物萃取液一起放在容器中加热融化,温度降到45摄氏度以下时,加入天然芳香精油搅拌均匀,再倒入猫爪形、圆月形的各式硅胶模具中……

白周悌郭小红一家在一起练习经络拳。

白周悌郭小红一家教前来做客的小女孩做手工皂。

东南网3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将皂基和植物萃取液一起放在容器中加热融化,温度降到45摄氏度以下时,加入天然芳香精油搅拌均匀,再倒入猫爪形、圆月形的各式硅胶模具中……台湾来的白周悌老师耐心指导,孩子们专注手作。空气中弥散着精油的芬芳,时间在指尖静静流淌,手工皂慢慢冷却定型。春日阳光和煦,窗外是虫鸣鸟叫和竹林的沙沙声。在白周悌心里,一直向往的岁月静好就是这样的吧。

三明市泰宁县西北部的杉城镇际溪村,林深水美,丹霞风光迷人,仿佛世外桃源。白周悌和郭小红这对“两岸夫妻”退休后,在这里打造了一间台式自然教育工坊,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亲子手作、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4年,怀着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思念,泰宁人郭小红回到泰宁,在城郊创办了“喜悦”民宿。随后,白周悌选择“妇唱夫随”,带着儿子小杰一起回到泰宁生活。白周悌喜欢泰宁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爱好星空摄影的小杰则钟情于泰宁的夜晚:这里地势高、受光污染少,夜深人静时,登上工坊二楼就可以拍到美丽静谧的星空。而每天清晨,一家三口则会在院子里一起晨练,打一套经络拳,开始新的一天。

几年前,台湾上趣智业团队也受邀进驻际溪村,以丹霞地貌和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故里为依托,实施“耕读李家”项目,打造“一方农耕乐园、一处心灵原乡”。白周悌夫妻受邀入驻“耕读李家”项目,去年夏天,正式开辟了这间台式自然教育工坊。

工坊由几间村居改造而成,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跟着白周悌用杯子、帆布包、摆件等做创意手工画,做手工香皂;也可以跟着郭小红一起爬山、练瑜伽、打经络拳。前不久,白周悌还在工坊里创办了国学班,教当地孩子诵读《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白周悌干脆找来纸和细棍,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

郭小红告诉记者,他们也曾被焦虑情绪所困扰,创办工坊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来泰宁不仅是看风景,还能放慢脚步,泡上一壶好茶或一杯咖啡,抑或是亲手制作一份饼干,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感受生活的美好。

与其他工坊主人相比,白周悌和郭小红夫妇明显有着更多的耐心和热情,凡事亲力亲为,对前来学习的孩子更是手把手地教。“这可能和我们自身的经历有关吧。”郭小红说。

1994年,郭小红与时任福州一家台企高级主管的白周悌喜结连理,生活安定而平顺。第二年,儿子小杰出生,但欣喜渐渐被烦忧所代替。郭小红发现儿子动作协调性差、爱乱发脾气。辗转台湾和大陆寻医问药几年,夫妇俩接受了儿子是自闭症患者(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事实。

“老天赐给我一个特殊的‘礼物’,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像小杰一样特殊的孩子。”在陪伴儿子做康复训练期间,郭小红渐渐萌发了创办一家特教机构的想法。她希望儿子和其他特殊孩子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经过系统训练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成年后能够融入社会,独立而健康地生活下去。

2001年冬天,夫妻二人经过多方学习和充足准备,开设了福州第一家集治疗、保育于一体的特教机构,主要针对自闭症及智障儿童,并取名欣意儿童感觉综合培训中心。踩滑板、跳蹦床、踩平衡板,培训中心就像个欢乐的小城堡,墙上贴着卡通画,室内有悦耳的音乐。从语言社交到肌肉训练等方方面面,郭小红每天带着老师给孩子们做各种感统康复训练。

“训练是枯燥的,需要很大的爱心和耐心,有时连我们家长都感觉吃不消,这里真是给予我们这样的特殊家庭莫大的帮助。”福州陈女士说,女儿在欣意培训中心三年,认知力、自控力、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今年已经顺利进入当地一家大专读书。办学8年,欣意培训中心共接待辅导了数百个各类特殊孩童和家庭,至今郭小红仍和许多家长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他们答疑解惑。

几年前,郭小红又在泰宁创办了当地第一家感统康复训练室,她希望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特教经验传授给患儿父母。如今,夫妻俩陪伴儿子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其间从未间断康复训练。几年前,白周悌还带着小杰报名参加了台湾社区大学,选修天文、魔术、亚克力画等课程。“我们希望所有像小杰一样的孩子,都能慢慢找到自己的一生所爱,拥有一技之长,并坚持做下去。”看着孩子渐渐长大,夫妻俩的每一步虽然走得不易,但却扎实。“我感恩生活。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愿意播下一颗爱的种子。”郭小红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