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台青在闽> 正文
分享到:

“最美教师”的寻梦与乡愁

2022-03-18 09:34: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刘深魁

郑若宜(前右)在教学生跳土风舞。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3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整个正月,郑若宜都留在莆田。和旁人纯粹过节不同,她还忙着走村入户,寻访、搜集和记录莆田独特的元宵文化。身为莆田学院台籍教师的她,对当地“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节庆文化情有独钟,摆棕轿、跳傩火、打铁花、点烛山、游灯……一个个特色民俗被她记在采风本里,留着以后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使用。

“这是父亲儿时的回忆,也是我的乡愁。”对于郑若宜来说,来莆田是“登陆”发展,更是一种归程,回到广袤的生命原乡。多年来,“乡愁”二字,将她与这座城紧密相连。

“我是来自台湾的莆田人”

祠堂边的小围墙、门前的枇杷树、香甜的白粿、热闹的年味……孩提时代,父亲口中反复念叨的故乡,是郑若宜对莆田最初的印象。“父亲临终时念念不忘家乡,一再叮嘱母亲,有朝一日要让子女回乡寻根,为家乡做点事。”

郑若宜的父亲是莆田涵江区白沙镇长兴村人。1949年前去了台湾,从此,家乡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在宝岛出生长大的郑若宜,从小便对大陆充满了好奇,留学欧美后开始关注故乡的发展变化。学成后,郑若宜谨记父亲遗愿,寻根成为最强烈的念头。

2004年,一则好消息从莆田传来。彼时,莆田学院刚成立不久,这所新兴的本科院校正“招贤纳士”充实师资力量,尤其紧缺有留学经历的英语教师。得知消息后,郑若宜马上投简历,经面试、试讲后,不久便顺利入职外国语学院。

“我选择来莆田教书,除了寻根的考虑,还因为莆田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因为年轻,充满机遇;因为年轻,敢于创新,很适合个人发展。”踏上莆田的土地,郑若宜并没有“水土不服”,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故乡的一草一木、熟悉的乡音乡情、父亲生前心心念念的家乡菜,还有令无数台胞魂牵梦萦的湄洲妈祖祖庙,郑若宜用脚步丈量着莆田的每一寸土地,从此许下“扎根故乡”的梦。

“我是来自台湾的莆田人!无论走多远,根就在这片土地。”执教19年的郑若宜总是这样介绍自己。这些年,她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生,亲眼见证这座美丽之城的快速发展。

“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入职不久,踏上讲坛的郑若宜发现,莆田学院的老师和学生都很热情,尤其是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让她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带学生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英美文化课是郑若宜的“拿手菜”。课堂上,她偏爱引导式的教学理念,表情丰富多变,遣词风趣幽默。这种不拘一格的轻松授课方式带给学生许多惊喜和收获。“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良性互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郑若宜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从节庆文化作为切入口,拿民俗民风当“佐料”,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郑若宜的经验之谈。“中华文化热正在世界各地升温,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无疑是中国文化对外展示、传播的好途径,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郑若宜举例说,她经常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节庆习俗和庆祝方式,用英文戏剧的形式去演绎民间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像这样的奇思妙想,在郑若宜的课堂上不胜枚举。清明节,她鼓励学生画彩蛋,把清明节和西方的复活节作比较,让学生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元节,她将“上元”“中元”“下元”的来历和内涵娓娓道来,并和西方的万圣节作对比教学,告诉大家二者虽都有“慎终追远、感念先祖”之意,但中元节更蕴含“继往开来”的内涵,这是中华文化中“仁”的体现……潜移默化中,大家找到了学外语的乐趣,国际视野和成绩也跟着“水涨船高”。

“郑老师关注班上每一个同学,对学生像家人一样。”“既暖心又有爱心,听她的课如沐春风。”“郑老师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孩子。”……郑若宜教过的学生,经常把赞美之词写在留言墙上。

用心灌溉,用爱耕耘,郑若宜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红老师”之一。2019年,在省教育厅、省总工会评选的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名单中,郑若宜榜上有名。同年,省总工会授予她“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做公益,是一种福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在莆田涵江区一家农村小学内,郑若宜带领孩子们踏着节拍跳舞,她将每个动作按数字进行编号,通过念数字帮小朋友组合成舞蹈。这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活动,让孩子们非常开心。

“做公益,就是一种福报。”回到故乡的郑若宜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或是给留守儿童上课,或是组织义卖为学生筹善款。“这既是妈祖精神的感召,也是受父亲的影响,为家乡尽绵薄之力。”

几年前,一名学生身患重病急需用钱,郑若宜领着大家做了几百份肉臊饭,在校园里义卖,收到上万元善款。而购买食材的1000多元成本,则是郑若宜自掏腰包。这样的公益活动,郑若宜组织过很多次,数百名学生先后受益。“两岸一家亲,希望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意义,走向社会后会终生受用。”

为了让公益力量温暖更多人,也为了让更多学生接触和了解多元文化,郑若宜创办了一个特色社团——土风舞社。“土风舞很简单,有配合尽情跳,可以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很快,土风舞在学校“刮”了起来,因公益聚起来的学生越来越多,给校园文化注入一抹亮色。

两岸融合发展方兴未艾,福建正把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落实落细,这让回到故乡的郑若宜“背靠祖国更心安”。领取台湾居民居住证、同等享有“五险一金”、入选莆田“壶兰英才”、和家乡亲人常常欢聚……一个个精彩故事见证了郑若宜的幸福时刻,也让她的寻根故事在八闽大地继续“开花结果”。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