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闽台交流> 正文
分享到:

两岸民俗大荟萃 乡情牵起同胞心

2022-02-14 08:50: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吴洪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见闻

专业人士在制作台湾花莲花灯。

东南网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2至13日,以“民俗心·两岸福”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现场设置了十福迎宾、民俗游园、两岸民俗展示馆等活动区块,展示的各类民俗项目达百余项。同时,设立马祖分会场,通过连线“云端”展演马祖的特色民俗节目。两岸民俗大荟萃,乡情牵起了同袍心。

“云端”会面 民俗荟萃

迎龙伞、肩顶戏、旱船舞、秧歌舞……在古朴的梁厝里,来自福州各地的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而在与福州同根同源的马祖,摆暝、白马尊者、田都元帅等当地特色民俗活动也通过“云端”,传递给福州乡亲。

马祖与福州一水相连,渊源深厚。马祖乡亲的祖籍地多在福州的连江、长乐、福清等地,马祖先民跨海迁徙之时,也带去了福州各地的传统民俗。元宵佳节临近,马祖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摆暝。视频那头,四名扛轿人员一边“扛乩”一边在鞭炮声中跃动,让视频这头的福州乡亲大饱眼福。

“摆暝来自福州话,就是‘排夜’的意思。”前来梁厝参加两岸民俗文化节的马祖知名人士曹尔忠解释说,每年元宵期间,马祖民众会在夜晚开始陈设酬神的供品,各岛各村的鼓板乐队,也会配合“迎神”绕境的队伍,共同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今年春节,曹尔忠首次“登陆”过年,回到祖籍地长乐走亲访友,体验传统的“流水席”。“在马祖我们也有类似的活动,两边的习俗是一样的,这种血脉亲情是割不断的。”曹尔忠说,两岸民俗一脉相传、深植人心,应当继续交流互动、传承延续下去,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心灵桥梁。

台味满满 乡情浓浓

“年年宝岛处处两岸情,岁岁榕城满满同袍心。”走进两岸民俗展示馆的台湾馆,这副楹联格外醒目,馆内更是台味满满、乡情浓浓。

走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花莲花灯与小巧可爱的台南石敢当摆件,一旁专业人士的制作过程,吸引了许多孩子现场DIY。“这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台湾过元宵、做花灯的场景,充满了童年美好的回忆。”福州台协会会长蒋佩琪感慨道,花灯会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民俗活动,元宵期间两岸的大街小巷都灯火璀璨、流光溢彩,这是属于中国人共同的乡情记忆。

当看到Q版的台南石敢当摆件,福州小朋友林思涵爱不释手,决定彩绘一个自己的石敢当。“过去我只在漫画里见过石敢当,今天亲手涂鸦它的摆件,还了解了两岸石敢当文化的渊源,真是有趣又长见识。”

除了手工艺品制作外,馆内的“两岸共读一本书”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余光中的《举杯向天笑》、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蒋勋的《孤独才是人生》等一批台湾作家的作品,以及福建本土编纂的反映两岸渊源的《闽台文化大辞典》等书籍在此次民俗文化节上亮相。福建新华发行集团福州分公司工作人员林丹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出版了10多位台湾作家的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历史书籍等,希望通过与本土文化书籍共同展出,让更多民众感受闽台文化的“一家亲”特色。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实况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全程直播,让两岸民众共享“云上民俗节”,网络点击量已突破百万人次。

两岸非遗 跨界传承

祖籍福建、来自台湾台中的大漆艺人黄守堃在本次民俗文化节上收获颇丰。这不仅因为他以“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入选福州市第五批非遗传承人,参加了民俗文化节上举办的授牌仪式,而且通过活动,他结识了许多非遗传承人,大家切磋交流,为他进一步跨界合作打下基础。

2016年,黄守堃第一次来到福州,发现这里“漆艺的品种、材料、技法比台湾多太多了”,于是隔年他便毅然“登陆”发展,创立自己的工作室。“来福州后,我认识了许多漆艺大师,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福州漆艺技艺,提升了自己的漆艺水平。”黄守堃表示,如今自己的漆艺技艺获得了认可,也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今后将开展更多的漆艺创作、技艺传承。

此次民俗文化节上,黄守堃带来了两件特殊的作品。一件是福州漆艺与福州软木画相结合的干泡茶台,另一件是福州漆艺与德化白瓷技艺相结合的观音雕塑。“大漆技艺本身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技艺,通过不同非遗技艺的跨界合作,可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把非遗融入时尚生活,以新玩法和新理念让非遗‘活’起来。”黄守堃说。

“台湾有许多年轻人想到大陆来发展。”黄守堃说,新的一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两岸早日恢复往来交流。“我愿意成为台湾朋友认识大陆、了解大陆的一扇窗。”黄守堃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该让更多台湾年轻人感受到。”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