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与“开路推手”——追记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先生
2021-08-23 07:17:22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新华社台北8月21日电(记者陈键兴、姜婷婷)他是台湾电影的“一代宗师”,是两岸电影交流的“开路推手”,是华语电影的“终身义工”…… 8月19日晚,著名导演、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先生因心肺衰竭在台北病逝,享年91岁。 从1930年的上海,到2021年的台北,李行先生阅尽风云变幻的山河岁月,走过极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用电影雕刻时光、叙说情怀、联结两岸。 大陆电影界和观众对台湾电影的了解,大概源起于一部《汪洋中的一条船》,普通人由此认识了演员秦汉,但知道该片导演李行的恐怕不多。恩师仙逝,秦汉哀痛悼念:“希望您在天上某处,仍然兴致勃勃又认真努力地拍电影。”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李行1978年导演的作品,当时他已是台湾电影界的领军人物。关于自己电影之路的缘起,李行曾回忆说是始于学生时代。有资料说,李行在苏州读大学时,专业是艺术教育系戏剧组,因看了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而决定献身戏剧电影。 1948年,李行随家人迁居台湾,进入台湾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就读,经常参加校内话剧社演出,还担任导演。进入电影界前,他做过教师,当过记者。1958年,李行参与执导电影《王哥柳哥游台湾》,完成导演处女作。 李行是台湾电影的开拓者,上世纪60年代开创了台湾健康写实电影创作路线。在近30年创作生涯中,他拍摄了52部电影,曾以《养鸭人家》《秋决》《汪洋中的一条船》三夺金马奖最佳导演,还有7部作品摘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更获颁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李行的经典作品中,有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主题曲的《小城故事》,有改编自台湾作家钟理和同名小说的《原乡人》,还有《哑女情深》等多部改编自琼瑶小说的影片…… 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有过如是评论:“李导演电影如其人,维护传统、高举伦理,他热爱家庭,崇尚情感”“家庭是李行导演精神价值的核心”“与亲情伦理同样令人动容的,是李导演对台湾与中国的情感”。她说,在《街头巷尾》《原乡人》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传统的痕迹。 在大陆参加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国际论坛时,李行曾说自己是跟随中国电影艺术的脚步成长,《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数不清的经典,尤其前辈人道关怀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承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电影道路。 焦雄屏分析说,李行导演把中国经典电影的叙事和美学传统从大陆带到台湾,他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也随着“子弟兵”而开枝散叶。李行在台湾电影界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但造就了众多知名演员,如“二秦二林”(秦汉、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还不遗余力栽培电影创作人才,包括侯孝贤、张毅、陈坤厚、张艾嘉等。 侯孝贤是李行作品《心有千千结》的副导演,他曾说:李导演建立了台湾电影体系,也传承给年轻导演看现实的角度。 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隔绝坚冰被打破。不久,李行就扛起新使命。1990年,他应中国电影家协会邀请,率台湾电影界人士赴北京参加研讨活动。其后,他又组团赴大陆参加金鸡百花奖活动,那是台湾电影界首次参与大陆影展。1993年,他续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促成了大陆电影界正式组团来台参加金马奖活动。 李行常年致力推动两岸电影交流,他曾说过:“有生之年,我要贡献我的精力,为我们两岸电影一直要奋斗,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大陆多次举办李行电影展,他则多次将自己作品的拷贝捐赠给中国电影资料馆。 多年真诚交往,李行与大陆电影人结下深厚情谊。当年,大陆著名导演谢晋先生过世后,李行赶到上海送故友最后一程,泪洒灵堂。 2009年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成立,79岁的李行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同年,该机构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两岸电影展。 就在不久前,去年因疫情而延后至今年举办的第12届两岸电影展才确定日期。海报上有李行导演可爱的漫画形象,而此刻先生却已驾鹤西去。主办方预告中还写有他的寄语:“今年新冠疫情依旧严峻,两岸影人无法进行实体的互访,但透过台北与北京两地的电影展映,仍是增进了解彼此市场及产业发展的趋势的重要管道。” “两岸电影文化的交融与整合,将使中国电影的概念更完整,也为两岸共同繁荣发展展示了一种新的远景。”李行先生曾说。 “哀悼李行导演!感谢李导演30年来为大陆、台湾、香港的中国导演们的交流、合作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大陆著名导演谢飞20日在微博上表达哀思。 两岸电影人以不同方式缅怀李行导演,而记者想起,先生曾在勉励两岸年轻导演“一起为中国电影奋斗”时说:“我是一个台湾的中国电影导演的老兵。”“老兵不死”,李行先生对两岸电影界携手开启“美丽新世代”的期许留在了人间,他所有炽爱将如一把永远的导演椅,传承下去,创造出更多隽永的光影之诗。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