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台青在闽> 正文
分享到:

一对台湾夫妇的永泰田园梦

2021-03-11 08:03: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吴洪
去年,马彦彬带领一支由台青组成的乡建乡创团队,加入永泰同安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马彦彬是台湾台中人,2017年受阳光学院邀请来榕任教,现为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

  林佳垔在民宿里教孩子们做手作。

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从台籍教师到乡村规划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永泰庄寨中保存最好的爱荆庄、青石寨迎来了不少游客。距离庄寨不远的“岚口·遇见台湾”民宿,也成了“旅游新名片”。在这里,阳光学院台籍教师马彦彬与妻子林佳垔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感受着大陆的田园生活。

去年,马彦彬带领一支由台青组成的乡建乡创团队,加入永泰同安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尾林村与西安村都位于同安镇的西南部,两村虽然相邻,但发展条件却迥然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第一次走访尾林村和西安村后,马彦彬便开始琢磨两个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力点。

马彦彬是台湾台中人,2017年受阳光学院邀请来榕任教,现为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教学之余,他还担任福州市台协会人才委员会主委,负责帮助在闽台胞寻找施展才干和圆梦的舞台,以便他们更好地扎根福建,融入福建。

彼时,大陆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福建广袤的乡村也进入了马彦彬的视野。“乡村发展需要文创、电商、旅游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台湾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还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互利共赢。”2019年,马彦彬牵头成立了一支由台湾教师和台湾设计师组成的乡建乡创团队。2020年初,马彦彬等人受邀进驻永泰县同安镇,协助尾林村、西安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后,马彦彬与团队的伙伴们发现,尾林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厕、垃圾亭等亟待完善;而西安村生态良好,具备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两个村得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尾林村可以立足农业,发展低碳的生态旅游业;西安村可以发展具有优势的油茶、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开发延伸性产品。”

青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根据马彦彬和他的团队建议,尾林村决定打造“慢活青创村”,西安村打造“百草青创村”,并从提升基础设施入手,改善人居环境。

短短一年时间,两个村庄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尾林村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公厕、垃圾亭,还建造了公园、农特产品产销中心等。看好村庄的未来,尾林村青年林杰回到家乡种起了猕猴桃。“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了解尾林村的猕猴桃产品,也可以入园采摘,体验回归田园的慢生活。”林杰说。

西安村的“百草园——中草药试验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西安村村主任卢伯钦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吸引两岸青年入驻西安村,共同发展百草种植与加工产业,并结合研学、观光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马彦彬还带领阳光学院的学生驻村,整理村情村史、拍摄宣传视频。一年的朝夕相处,他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夫唱妇随共许美好愿景

在距离尾林村、西安村10多公里的岚口村,有一家刚开业的“岚口·遇见台湾”民宿。门口摆放着“奉茶”桌,庭院设置了台湾岛形状的花圃,公共区域播放介绍台湾的影片,12间客房皆以台湾知名景点命名,如日月潭、阿里山、澎湖湾等,屋内提供台湾茶包与风味小点心,民宿每日供应台式风味早餐与夜宵。

这座民宿的经营者就是马彦彬的妻子林佳垔。“同安镇山清水秀,来了就不想走了。”去年,林佳垔随丈夫走访尾林村与西安村后,便萌生了留下来感受大陆乡居生活的念头。于是,她邀请闺蜜宋慧珍从台湾来到永泰,共同运营这座“两个台湾女生的民宿”。

“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为一座台湾文化馆,让游客通过这里认识台湾、了解台湾。”借鉴台湾民宿的发展经验,林佳垔将手作体验带入民宿,不定期推出各种DIY活动,也计划与本地村民合作,帮助客人规划旅游线路,“推荐大家看附近有名的庄寨,体验蛙鸣鸟啼的田园生活”。

今年春节,马彦彬与林佳垔留在同安镇过年,左邻右舍知道后纷纷热情邀约。大年三十,他们走进村民张梦思的家。看着满桌的菜肴,听着亲切的话语,夫妇二人举起杯子动情地说:“在永泰,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爱,这就是两岸血浓于水的情感。”

此心安处是吾乡。“美丽乡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今年我要介绍更多朋友来同安镇走走看看,邀请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一起参与乡建乡创,共同谋划同安镇的未来。”马彦彬说,同安镇不仅有好山好水,还有朴实好客的村民,下一步还要与周边景点、民宿、餐饮、交通等业者合作,设计庄寨游览、垂钓、种菜、炒茶等组合式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共同助力同安镇的乡村振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