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 闽台交流 > 正文

台湾工艺大师的漆情艺趣

2021-02-25 10:32:02 作者:吴洪 李烈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李烈)秉持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的理念,三年前定居福州的台湾工艺大师黄宝贤在闽侯县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在那里继续着跨媒介的艺术创作,并将其创作理念传递给年轻一代——

台湾工艺大师的漆情艺趣

  黄宝贤在介绍他的工艺作品。本报记者 吴洪 摄

情系漆都

古语有云“如胶似漆”。漆,是漆树树皮被割开后,从韧皮内流出的白色黏性乳液,可用作黏合剂,后经过加工被制成涂料。“漆温润敦和、易于着色,渗入物件的细缝中会形成独一无二斑驳的肌理。因此,每一件大漆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台湾工艺大师黄宝贤对于大漆的喜爱,从其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中可见端倪。

建盏、茶则、柴烧茶壶、琉璃花瓶……记者走进黄宝贤位于福州闽侯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都是各种材质的工艺品,它们从设计打样到成型上色,每一个环节都由这位台湾工艺大师亲手打造。最为特别的是,许多工艺品都用上了漆工艺,而上漆的环节就在福州完成。

福州素有“漆都”的美誉,脱胎漆器更是福州的“三宝”之一。黄宝贤第一次与福州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受邀参加漆艺大展,从而对福州的漆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1999年,黄宝贤赴日本研习玻璃工艺设计与髹漆技艺,回台湾后又巧遇台湾漆艺协会理事长赖作明,跟着他学习台湾漆艺,并开始创作各种材质与漆艺融合的作品。

为精进自己的漆艺技术,2000年以后,黄宝贤经常来到福州,学习大陆漆艺,与郑益坤、王和举、汤志义、汪天亮等一大批漆艺家成了朋友。随着往来次数的增加,他对福州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感情。最终,他决定跨海定居在福州,并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每种材料都有它的局限性,尝试用多元化的材质来完成作品,可以突破单一材料的局限性,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黄宝贤首先尝试在工艺品中使用琉璃与漆的组合,由于玻璃表面太光滑,漆很难附着,反复试验了两年,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掌握了破解这一难题的诀窍。他先在玻璃胎体上喷砂,使之粗化,而后刷上生漆,送进窑炉烘烤,使漆渗透进玻璃中。每件作品从制作到完成,往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花费数月时间。

不仅如此,他还尝试将建盏、陶瓷、金属、版画与漆等进行结合,研发出了许多新锐艺术品。“来到福州后,我发现这里的漆产业链非常完整,因此,许多工艺品的漆部分就在福州制作,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创作基地。”黄宝贤透露,目前他正在创作一本关于漆的书籍,计划取名《漆情六艺》,将从漆的历史,一直探讨到文创产品,希望以此推动两岸漆业的融合发展。

搭建“心桥”

1+1+1等于几?在黄宝贤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3,而是111。

“从传统产业的角度看,1+1+1的答案是3,它代表着单纯的人工工资、材料成本和利润,但这种方式创造的产品往往无法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111的第一个‘1’代表创意,第二个‘1’代表技艺,第三个‘1’代表市场营销,只有三位一体,才能让传统产业转型成文创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福州的日子,黄宝贤对大陆文创产业的发展格外关注,并将自己的文创设计理念传递给年轻一代。

黄宝贤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的台籍教师。此前,他也曾在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明道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两岸高校兼职任教,教授艺术美学。“各行各业都提倡要传承,那么究竟什么是传承呢?”黄宝贤认为,传承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新则需要以在地文化为依托,加入适当的创意,而工艺美学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他看来,福州可以创作的文创商品,不只是各种带有福州特色印记的工艺品,比如牛角梳、油纸伞等,还包括运用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创意构想,比如鱼丸、肉燕等美食同样可以加入文创元素,让游客通过福州美食,记住福州的地域特色。

“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是黄宝贤最常说的一句话。除了课堂授课外,他会带着学生进作坊、下企业,近距离感受工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培养他们对生活美学的观察力。“好的文创商品来源于生活,如果越多的人能将生活活出艺术的美感,那么整个社会的美学鉴赏水平都会进一步提升。”黄宝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染身边更多的人。

最近,黄宝贤正在重新装修自己的工作室,除了原本陈列工艺作品的空间外,还专门设计了会谈空间。在他的计划里,今后这里会不定期邀请两岸业者前来切磋交流,搭建起一座两岸沟通交流的美学“连心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