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 台青在闽> 正文
分享到:

追梦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台青詹竣杰的创业故事

2020-09-24 07:11: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吴洪
近日,刚回福州没两天的詹竣杰顾不上休息,再次前往宁德八都新楼畲族村。这一次他将把新楼村庄规划整理方案提交给村委会,并驻扎现场指​导村容村貌整治。

  詹竣杰(左)在与新楼畲族村村干部讨论规划方案。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近日,刚回福州没两天的詹竣杰顾不上休息,再次前往宁德八都新楼畲族村。这一次他将把新楼村庄规划整理方案提交给村委会,并驻扎现场指导村容村貌整治。

3月从台湾回到福建后,詹竣杰便奔忙在不同的村镇之间,宁德八都新楼畲族村、永泰长庆中洋村、永泰同安尾林村与西安村等地,都留下了这位90后台湾建筑设计师的足迹。

詹竣杰与福建的乡村结缘始于2019年。当时,他已在大陆的一家房企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台湾建筑师许俊雄。彼时,许俊雄正带领台湾“见学馆”团队,为福建的许多乡村提供规划营造服务。在许俊雄的鼓励下,从事城市建筑设计的詹竣杰开始跟随许俊雄,在福建广袤的田野上,开展田野调查。

长庆镇中洋村,是詹竣杰接触的第一个福建村落。初来乍到,淳朴辛劳的村民、山清水秀的环境、饱经沧桑的古庄寨建筑就吸引了他。“‘见学馆’团队成员中有台湾文创设计师、品牌运营师、建筑规划师。在他们看来,台湾发展空间较小,而在广袤的福建乡村,他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詹竣杰说,福建有许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建筑与旧村镇,每回开展田野调查时,台青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敬意,希望能发挥所长,让乡村重现荣光。

怀着同样的心情,詹竣杰加入“见学馆”团队,一起参与长庆镇中洋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许俊雄告诉詹竣杰,乡村振兴不仅是改变古村老宅的风貌,还要真正活化乡村,为乡村建设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中洋村是长庆镇花生的主要种植区,但主要依靠口碑相传或老乡带货出去,产品也只有水煮花生一种。于是,他们从台湾带来了麻辣、葱油、牛肉等不同风味的花生伴手礼,还有花生卷、花生酥、花生牛轧糖等花生延伸产品送给村民,希望让村民们了解如何让花生产业从第一产业升级到第二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两岸花生节,通过品尝花生美食、体验花生DIY创作、摘花生比赛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到访中洋村,带来了人潮和钱潮,也提高了长庆花生的知名度。

“通过‘见学馆’团队,我对大陆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初步认识,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两岸花生节为契机,詹竣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台青。阳光学院台湾教师马彦彬是詹竣杰乡创(乡村创业)路上的又一位老师。

近段时间,马彦彬与其他台湾教师组成乡创团队,协助永泰同安尾林村与西安村开展村落风貌改建。抱着学习的态度,詹竣杰参与了方案的讨论,并承担起绘制施工图的工作。马彦彬告诉詹竣杰,以乡村旅游为主线,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纯旅游业的产业链比较单薄,创造的收益有限,容易陷入同质化的削价竞争,应该抓住地方特色,以此为核心,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马彦彬等台湾教师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规划,为两个村落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西安村林业植被丰富,可以通过种植多元而珍稀的中药材增收,发展百草产业;而以村民自给自足为主的尾林村,可以在村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引入夜钓、观星等旅游体验项目,赋予乡村生活新的内涵,形成“慢活旅游”的新业态。

有了规划方案,詹竣杰的施工设计图也很快出炉了。“在乡创的路上,我不仅可以发挥所长,还学到不少东西。看着规划图逐步变成现实,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詹竣杰说。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闽台融合发展的新领域。看好福建乡村振兴的机遇,一批批台湾乡建团队跨海来闽,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福建也鼓励台湾团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项目。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引进64个台湾建筑师团队200多名乡建乡创人才,共同参与福建乡村建设,已服务我省27个县108个村庄项目。

借助好时机、好政策,詹竣杰与台湾上趣乡创团队开启了又一场合作,他也尝试着带队负责一个全新的项目——宁德新楼畲族村的乡村规划设计。“5月以来,我每个月都要去几次新楼畲族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了解村落历史、倾听村民心声。”詹竣杰说,他着重于在地文化的挖掘与利用。按照詹竣杰的设想,未来的新楼畲族村不仅要有活动广场、河岸栈道等休闲空间,还要有庭院、驿站等充满畲族风情的文化元素,并融入“三月三”民族节庆、手工编织等民俗文化活动,让村落在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中焕发生机和活力。

当然,詹竣杰的愿景不止于此。“这里还可以成为两岸少数民族的交流基地。大家分享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方法与经验,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累积素材和案例。”追梦在福建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詹竣杰说,能学以致用,让传统村落焕发新姿,改善村民的生活状态,就是对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