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60后”台胞的在青生活:从“远在天边”到高原扎根
2020-03-02 07:27: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中新社西宁3月1日电 题:“50后”“60后”台胞的在青生活:从“远在天边”到高原扎根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眼下,青海省已连续二十多日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台胞简信二开始张罗自己的快餐店开复工。 与家乡台湾宜兰相比,简信二原本认为大陆西北角的青海省“远在天边”。但或许天意弄人,简信二最终成为“青海女婿”,之后还在高原扎下了根。 三十年前,“50后”简信二首次抵达青海,认识青海姑娘许红;十年前他常住青海,经营一家台湾眷村牛肉面馆;今年元旦,精心策划的主打“台湾味道”的快餐店,在青海西宁正式开门迎客。 简信二,字家承。他的快餐店,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装潢,他希望以西北风味牛肉面当早餐、夜宵的青海人,爱上自己从家乡带来的台湾味道的牛肉面。开业伊始,他就和店员向街头执勤公务人员送餐尝鲜。 但当他准备大展身手之际,无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只能关门歇业。花甲之年再创业的他说,损失颇重。 青海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相关负责人说,疫情期间,相关部门慰问台胞,倡议台胞全力防控,调研台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号召大家树立信心、复工复产。 简信二希望复工复产时享受优惠政策,未来,做适合西宁人口味的台湾美食,如独一无二的腔肉饭、柠檬冰沙、香酥脆鸡块等。 与简信二不同,“60后”“台二代”黄华,祖籍台湾屏东。父母在青海离世二十多年,一家人早已扎下了根,黄华称自己是“不会讲青海话的青海人”。 登记人员信息、小区清洁消毒……这是黄华过去一个多月雷打不动的既定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头发花白的他,每天十几个小时,协助所在街道、社区及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守在小区门口防控疫情。 “我本可以不来,这不是我的职责,但还是守在这里。在这个小区住了30多年,一切都很熟悉,哪些人是邻居,哪些是陌生人,基本都能掌握。”黄华对记者说。 工作三十多年,黄华勤恳能干,退休后,干脆在自己居住的青海省西宁市东川警苑小区的物业“再就业”。按他的话,自己“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小区水、电、暖维修,随叫随到。” 换个阀门,修理电灶……有人建议,可以按规定收费。但黄华张不开那个口,“大家都很尊重我,我也友善地对他们。”长此以往,邻里之间常说,台胞黄师傅,“啥都能干,是万能!” 小区470户居民,九成“住”在黄华的脑里,一些老住户,黄华甚至还能一一指出他们的祖籍。疫情暴发后,不允许非该小区居民随意进出,小区居民除了出示出入卡外,还有黄华的“火眼金睛”把关。 他所在的小区属老旧小区,小区门口只有停车收费的栏杆,人员进出不好防控。能干且热心的黄华找来一扇废弃的铁门,喷漆安装在小区偏门,便于管理。 战“疫”一个多月,最让黄华头疼的是高原寒冷的气候,几天下来,脚趾头发痒,可能有些受冻。但现在,好在天气转暖,青海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他所在的地区也划为非重点防控地区,但他仍然值守,“防控工作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黄华女儿黄婷婷育有一女。“台三代”黄婷婷希望女儿稍微大一点,一家人可以去台湾看一看。(完)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