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咏春传人林海龙的“世外江湖”
2019-12-23 08:0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中新社台北12月22日电 题:咏春传人林海龙的“世外江湖”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路梅 远离台北市中心的内湖区有一家牛肉面馆,每到用餐时分,食客络绎不绝。掌柜林海龙招呼着客人,下单、上菜,和善亲切如邻家伯伯。面馆打烊后,林海龙换身装束,咏春拳师身份“上线”,带领一众徒弟习武练功。 1956年出生于香港的林海龙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自小生活不易。中学时,他就借父亲身份证批发肥皂售卖,后来还卖过餐具、跑过码头。起初他对学武并没有兴趣,哥哥林文学拜在咏春大师黄淳梁门下学拳后,轻轻一推就能把他抛出老远,他觉得这功夫厉害,才跟着学。 林海龙对来访的中新社记者回忆,师父黄淳梁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赴港后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但并不像“功夫巨星”李小龙那样有名。与电影《叶问》中的情节相似的是,黄当年上门交手之后才拜在叶问门下。 按照辈分,叶问是林海龙的师公、李小龙是他师叔。林海龙在香港时,也曾跟随师父黄淳梁见过叶问。 1985年,林海龙与哥哥在香港开设迪晖拳馆,不久邂逅了台湾姑娘穆兰。二人婚后,穆兰不适应香港的环境,决定回台湾生活。林海龙几番斟酌,“为爱走他乡”,和妻子共同经营牛肉面馆。林海龙祖籍广东,穆兰祖籍山东,面馆于是起名“东东面食馆”。 起初,发源于广东的咏春拳在台湾鲜有人知。2008年开始,《叶问》系列电影火遍两岸及港澳,咏春拳随之声名鹊起。穆兰深知丈夫心系咏春传承,便鼓励林海龙重新收徒教拳。起初,林海龙在公园里教授咏春拳,6年前,徒弟们为了推广武学,主动在面馆附近租房设立了台湾迪晖拳馆。约50平方米的拳馆教室墙上,高悬着黄淳梁亲笔题写的“迪晖咏春”。 在面馆,林海龙手捧面团,咏春拳的功底让揉面动作行云流水,纯手工“四揉四醒”是他家面条好吃筋道的“独门秘笈”;在拳馆,林海龙掌推木桩,炉火纯青的功力在不动声色中“四两拨千斤”。 “跟传统套路武功不同,咏春是讲实用、训练人敏锐度与自然反应的拳法。”林海龙说,习武不是为了比谁更厉害,而是帮人抛除功利心、建立自信。他收徒不为赚钱,因此从来不收费,只要求徒弟向慈善机构捐款,交捐款收据抵“学费”。 林海龙的徒弟来自各行各业,有商贩、医生、市井青年,也有艺术家,有的徒弟如今也开设了自己的拳馆。徒弟柯宇纹身材高大、周身刺青,在林海龙面前总是半低着头,轻言轻语、毕恭毕敬。他说:“师父教我的不仅仅是咏春拳法,更多是做人与处事,在他面前我永远都是学生。” 传承咏春拳和做好吃的面,对林海龙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不可或缺。好吃的面为馆子积累了众多拥趸和几十年的老友,林海龙直言“开面馆交到的朋友比赚到的钱多很多,更有现金买不到的情谊”;至于传承咏春拳,林海龙的孙女今年夏天才出生,他已经和儿子约定,将来要亲自传授咏春拳给孙女。 “懂应对、知进退,敏锐自信、笑容面对。”是林海龙的人生格言,也成就了他特有的“世外江湖”。他更希望,把由“面与拳”总结的处世精神传承下去。(完)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