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 闽台交流 > 正文

我从台湾来,许下一个梦

2019-12-20 16:13:01 作者:陈梦婕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李尚儒在介绍店里的产品。

东南网4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眷村子弟的心愿

“小时候在家里,经常听长辈们讲有关大陆的故事,我总会被深深吸引。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到大陆看看。”生活在台湾南投的眷村,李尚儒从小就对大陆心向往之。

2004年,李尚儒考取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他的大陆生活。学习期间,李尚儒几乎走遍了眷村叔伯阿姨口中的山水故园,心中的踏实与欣喜化作一封封家书寄回台湾老家,“祖辈们未了的心愿,我终于代他们完成了”。

李尚儒的老家南投是台湾最大的茶产区,他自小就是茶不离口。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台商李瑞河创办的天福茗茶已经开到了天津,李尚儒自然成了店里的常客。

由于对茶文化的喜爱,2007年李尚儒应聘到李瑞河创办的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任教,曾担任市场开发与营销系主任、国际交流处处长。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的民办高校,目前在校生6500人,学院以培养茶产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李尚儒告诉记者,台湾茶源于福建,以高山乌龙为主。大陆的茶种类丰富多元,茶文化源远流长。天福集团产业涉及茶叶种植、销售和茶食品生产、茶器制作等方面,学生在学校可以学习到有关茶叶的所有知识,在茶叶种植、制作到销售等环节,都能得到全面锻炼,因此,许多台湾学生慕名前来。

事业有成收获爱情

“当时很多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前,都曾读过大学,年纪偏大,个性比较强,因此对一些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因为在两岸都受过教育,又有台湾任教的经历,李尚儒于是想了个办法,即入学时,将一些班干部职位交由台湾学生来担任。果然,这一下提升了台湾学生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不但把他们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经验和才能也得以充分发挥,比如,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义卖和志愿者活动。这样,两岸同学间的关系也快速“升温”,让他们很快融入了当地的学习生活。

2009年,福建成为大陆开展台湾居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试点省份。凡在福建直接从事工程、经济、农业、卫生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且未达到大陆法定退休年龄的台湾同胞均可自主申报。2009年11月,由于出色的教学业绩,李尚儒成为首批获得大陆讲师职称的台湾同胞之一。李尚儒表示,专业技术职称的取得,为台湾人才来大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尚儒的勤奋和对学生的爱心被学院的同事、漳州姑娘陈淑娟看在眼里。两人很快擦出爱情的火花,喜结连理。“在大陆不但事业有成,还收获了爱情。成家立业,落地生根,我觉得在这里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李尚儒说。

为了一个梦想打拼

天福集团是目前大陆规模最大的台资茶企,去年纳税额超过3亿元。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市场,六年前,李尚儒离开学校到集团市场部工作。

“你看,这是专门为福州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以三坊七巷作为包装的茉莉花茶礼盒;这是有产地认证标识的广西六堡黑茶、云南冰岛普洱……诚信经营、特色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目前任天福集团福州地区副总经理的李尚儒如数家珍。

“客人进门,我们先奉上一杯热茶,递上一份茶食,慢慢品、细细听,茶历史、茶文化,会让手中这一杯茶饮回味无穷。中国茶和肯德基麦当劳式的快餐服务不同,我们讲究的是体验式服务。”李尚儒告诉记者,大陆之大,各地茶文化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每开一家门店,一定要做足功课,了解当地茶文化。在福州,他们开发了针对老茶客的手工炭焙岩茶,还有方便游客购买的轻便型茶礼盒等。李尚儒说,大陆市场大,但挑战也不小,大家互相竞争也互相学习。李尚儒说,除了实力强劲的本土茶企,最近新兴的“喜茶”颇受年轻人喜爱,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新零售”思维。

“以前我们主要大力开拓天猫、京东等在线商城,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如何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营销。”李尚儒说,天福集团在大陆有1200家门店,目前已经和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正在探索线上发券、线下消费等新模式,吸引年轻人进店体验。而这些进店消费的数据,将成为企业重要的财富。多元化的传播媒介探索,广告模式的不断创新,让李尚儒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李尚儒说:“英国自己不产茶,却创立了‘立顿’这个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茶文化源自中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两岸茶人的共同努力,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茶品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