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交流 > 正文

闽台婚俗 永结同心

2019-08-26 15:20:38 刘深魁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高雄婚博会现场,闽南婚礼秀上演,体现了闽台婚俗一脉相承。

东南网8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文/图)

两岸婚俗 一脉相承

闽南婚礼秀、客家婚俗文化展演、婚纱及婚礼周边商品展、两岸新人户外婚礼体验营、模特婚纱走秀……在日前于台湾高雄举办的2019海峡两岸婚庆博览会现场,精彩纷呈的闽台婚庆创意展演,让岛内民众大呼过瘾。

“我们了解到‘清新福建’旅游产品和线路都很棒,特别适合年轻人旅拍,坐着高铁环游福建,到三坊七巷拍中式婚纱照,到鼓浪屿拍西式婚纱照,土楼景区还可以拍创意婚纱照,特别期待福建之行。”郭婷飒、杨复棋是一对台湾新人,他们受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之邀,将来闽参加两岸交流活动,感受原汁原味的八闽婚俗。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婚俗也是一脉相承。比方说喜床上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购置大红灯笼,寓意‘添丁’等。”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会长林德斌说,从两岸婚俗看,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习俗早已融入血脉中,这是“两岸一家亲”的最好见证。

在婚纱及婚礼周边商品展上,台湾丽星娱乐有限公司推出的“爱情故事主持人专案”“婚礼乐团专案”等活动颇为吸睛,已在闽台两地同步推介。该公司负责人陈俊良告诉记者,今年初公司已进驻福州,目前已有十几对台湾新人打算到福建旅拍或体验闽式婚礼。

“闽台婚俗基本相同,只是在细节上有些差异。程序大体都以‘三书六礼’贯穿,其中聘书、礼书和迎书,又融合在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中。所以,台湾婚庆业者到福建更容易适应,就业创业成功率也更高。”台湾婚俗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博裕表示,福建的好政策多、机会多,婚庆市场蛋糕比台湾大,有望兴起一股台湾婚庆业者入闽热潮。

携手打造“爱情产业链”

2018年,大陆结婚的新人超过1010万对,其中,福建就有27.3万对,而台湾结婚的新人仅13.5万对;福建有将近300亿元的消费力,涵盖婚纱摄影、服饰、妆容、美发等相关产业,规模远超台湾婚庆市场。

在两岸婚庆高峰论坛上,林德斌列举的一组数据,引起了在场台湾嘉宾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闽台婚庆业者合作空间大,携手打造“爱情产业链”不仅是天作之合,更应“永结同心、融合发展”。

高雄台湾婚庆文化协会当即响应这一融合趋势,与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婚恋、婚礼、婚姻家庭三大板块展开深度合作,推动相关营销活动、建立市场资源共享机制。“目前高雄正在打造‘爱情产业链’,在爱情旅拍、婚纱摄影、游艇婚礼和婚礼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有机会到大陆发展,把创意和经验导入福建市场,一起把蛋糕做大。”高雄台湾婚庆文化协会理事长谢万凰说。

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台湾婚礼产业联盟发展协会会长许锡松的赞同。在他看来,受少子化、晚婚人口增多等影响,台湾婚庆市场严重缩水,对婚庆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登陆是台湾婚庆业者摆脱困境的主要出路,福建有好山好水,比如武夷山、鼓浪屿、三坊七巷、平潭岛等旅拍资源,对台湾年轻人颇具吸引力。”

面对庞大的大陆婚庆市场,两岸业者如何融合发展,是台湾中华婚庆文创产业联合会理事长邱锡训关注的焦点。他介绍说,今年2月,台湾几家婚庆协会已经与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联合成立“两岸幸福城市旅拍联盟”,双方将在闽台多城市景区建立旅拍产业基地。近期,该联盟将组织30多名台湾青年前往福建交友联谊,深入体验福建婚俗文化。

“合作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是两岸业者深度合作,要往两岸婚庆文化、产业融合等多个方向努力,并常态化合办婚俗交流活动,包括轮流举办两岸‘情圆巴士’联谊、两岸婚宴大赛、两岸婚礼策划师大赛等,联手把福建打造成台湾婚庆业界登陆发展的第一家园。”邱锡训说。

加强婚庆人才培养,也是两岸婚庆业者的共识。林德斌说,去年两岸婚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婚礼提案赛在福州举行、两岸青年婚庆职业技能实训营在平潭举办,助力两岸婚庆人才队伍的培养;去年,福建出台惠及台胞的“66条实施意见”,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其中包含美容师、美发师等,目前两岸业者已在福建成立“行业职业等级鉴定中心”。“下一步两岸可以通过赛事、人才培训、实训营、见习实习等活动,让更多台湾年轻人了解大陆婚庆市场,大陆业者也可以到台湾参访交流,双方互学互鉴,为两岸婚庆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