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夏守智)毕业季来临,台湾多地中小学出现“只有1名毕业生”的状况,少子化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日前,位于苗栗县的亚太创意技术学院也因长期招生困难,宣布于2019学年起停办,成为第四间退场的大专院校。一时间,台湾“私校退场”话题再度受到讨论。 当前台湾160余所大专院校中,私立学校占比近七成,其中又以技职院校数量最多。似乎,私校泛滥是问题的根源。自2013年开始,台当局教育部门便出台政策,引导私校有序退场。但现行“私校退场”政策是否真能为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解套?答案并不确定。 今年2月,台湾教育部门公布“辅导私立大专校院改善及停办实施原则”,明定学生人数未达3000人、最近两年新生注册率不及60%等6项需改善、辅导,进而启动退场机制的标准。 不过,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学校长唐彦博看来,学生人数少不见得学校财务就不好,而注册率可以人为“操作”,台教育部门的退场政策,存在较大疏漏。 近年来,台湾技职院校扩大招收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一方面可获教育部门补助,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注册率。然而,此间媒体报道,许多人来台实为务工,甚至已演变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此外,“私校退场”为某些财团炒作地皮创造机会。据台媒报道,按照现行规定,私立院校退场后,资产将交给地方政府,为了取得土地,财团在学校停办前火速接手,看准的就是土地价值。 有观察者表示,私立院校退场的乱象已不止一例,若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教育资源不仅难以集中,反而会加速流失。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面临停办危机的主要是私立技职院校,若任由其退场,恐会危及技职教育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改革,除了广设大学、降低入学门槛,另一重点在于发展技职教育体系,形成一般高校和技职院校均衡发展局面。对于良性的高等教育环境而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必不可少。 台北商业大学校长张瑞雄曾撰文指出,由于少子化情况愈发严重,一定有大学会退场,只是这些私立大学可能都会心不甘情不愿地能拖就拖,因为退场意味着四输,“教育部门要处理烂摊子是输,校董事会一无所有是输,教职员失业是输,学生要转学是输。” 而在新竹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看来,台湾高教问题很多,与其说症结在于私校泛滥,不如说是教育部门缺乏前瞻性、可持续的规划,导致教育资源浪费,高校在全球的竞争力薄弱。 他在《天下》杂志撰文称,基于比较优势,台湾有50-70所大学足够了。不过如何引导大学合理退场,又如何确定各大学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各方好好思忖。(完)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