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仇开明:唤起台湾民众参与民族复兴需要实现三个“超越”

2019-05-24 08:26:21 李杰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三、唤起台湾民众参与民族复兴需要超越政权对立、对美盲从、权势依赖

一是要超越政权对立。

这是横亘在两岸关系面前的第一个堡垒。岛内数十年的“反共宣传”根深蒂固,形成了两岸在历史文化认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鸿沟,在台湾同胞历史悲情之上又打上了新的烙印,我们看到“反共意识→‘反中’意识→‘拒统’意识→反对‘一国两制’”、“反共宣传→冷战思维→敌我意识→固化‘中华民国’情结”这两个认识链条锈迹斑斑、却经久不褪。民进党当局借题发挥,在此基础上大力强化“恐中”、“惧中拒中”意识,遗毒和根子就在这里。

两岸民意没有对立,是“台独”势力把意志强加给台湾政治制造对立,却让台湾和两岸民众承担,那是一党之私。两岸目前政治上暂时的对立,并不意味着两岸政权必然对立,台湾民众完全可以、也应该得到两岸共同的照顾。许多历史包袱都是岛内党派强加的,是妨碍台湾民众追求其利益和福祉的。这些包袱让台湾民众对大陆民族复兴的使命无感,阻碍支撑民族复兴认同感的建立。

2015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中国大陆完成的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完全体现了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理当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的响应支持和参与,台湾同胞的认同参与没有任何障碍。

二是要超越对美盲从。

对美盲从是台湾民众参与民族复兴需要扫除的第二个障碍。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已被广泛讨论,跟两岸过去的政权对立也是密切联系着的。随着台湾当局在两岸经济竞争中处于下风,台湾社会对大陆发展的不平衡和防备心理增加,客观上成为民进党当局“倚美抗陆”政策的社会基础。

台湾当局在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反应方面,从对立心态出发算计台湾在贸易摩擦中的机会,关心转单和台商回流成果;台湾企业界则在探讨中美对立脱钩后形成“一个世界,两个系统”后,纠结到底要往哪儿靠?有些理性的舆论认为要看到贸易摩擦对台湾现有的“台湾接单、大陆制造、出口美国”三角贸易模式影响深远。也有台湾人士指出,台湾不要对美“亲台政策”怀有浪漫憧憬,台湾“亲美”不必然要“反中”。

台湾社会就中美贸易摩擦总体表现出的“发财”心态、“西瓜偎大边”心态、“明哲保身”心态、“火中取栗”心态等等,其发“国难财”、对民族命运存亡之不自知,不禁让人徒生悲悯。崇美媚美压过家国情怀,其两岸利益取向的工具性、实用性、本位性,也充分印证了在台湾社会建立对大陆认知认同任务之艰巨。

三是要超越权势依赖。

台湾民众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悲情,存有“出头天”意识,这个意识长期来被特定党派操弄利用,走上了政治和认知的弯路歧路,付出了巨大的利益和情感代价。台湾民众应该觉悟了,要认清当前台湾政治圈套的局限,摆脱政治宿命和束缚,展现自己的集体意志。

据有关调查,去年“九合一”选举后,泛绿支持度下滑到26.9%,泛蓝支持度27.6%,中立选民接近45.5%。这体现了一种政治冷漠,也是对传统政党的失望。台湾蓝绿集团有对立,也有共同利益。政治集团之间的对立与他们与民众之间的对立要小得多。精英阶层统治集团具有分赃的条件。有学者认为,去年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反映出,台湾政治需要找出庶民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突破蓝绿政治版图的传统局限,为台湾创造出庶民出头、权贵退位的全新政治生态,成为台湾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中时2019515)。

台湾民众需要超越权势依赖形成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真正“发现”找准作为大众社会群体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充分展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主性,摆脱被民进党“台独”势力和权贵力量操弄的宿命,展现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特质,克服阻挠和障碍,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来。(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