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台独”迷思及其活动的内在逻辑

2019-03-13 06:59: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华广网3月12日发表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许川的评论文章表示,长期以来,“台独”一直都是困扰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主要障碍。为什么“台独”迷思会在岛内阴云不散?为什么少数民众会为之冲锋陷阵?为什么“台独”活动又会在岛内层出不穷?

作为一种思潮和运动的“独立”,在很大层面上它必须依赖于一种主义,即民族主义。因为只有在“民族”的旗帜下,“独立”才看似合理,也只有在“民族”的号召下,“独立”才会成其为追随者奋不顾身的动力。

“台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民族需要有独特的血缘归属、历史文化以及相对于他者的不同质的区隔。当今世界,那些打着“民族”旗号的独立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种族主义,而这恰好又是一切战乱的导火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台独”的肇始及其演进都借用了民族主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式,例如“自决”、“独立”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民族主义爆发的根源在于种族或族群之间的差异,其既有语言的、也有宗教的,以及其他。狭隘的民族主义,会利用差异的存在将身份归属从对国家的认同转移到对土地、血缘和族群的认同,以此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自主或独立。但这一种类的民族主义显然是错误的,错的是“那种民族主义者想要创建家园,那种他们用于追寻其目标的手段。”

“台独”思潮最原初的定义就在于它对差异的迷信,因为对差异的偏执能够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集体。在这种差异结构中,他们所诉诸的不是对个人差异的歌颂,而是对集体差异的解放。然而,差异本身并不会制造政治对立甚至暴力,只有当它被政治精英所使唤时,差异才会点燃那些极端和狂热的情绪。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两者之间的实际差异越小,这种差异必定在他们的想象中显现得越大。”在“台独”甚或台湾看来,其与大陆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发展轨迹之不同,生活方式之不同以及政治体制之不同,即便是两岸有着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亲缘关系。但“差异”近乎占据了“同一”的所有空间,因为“台独”势力试图塑造和放大差异,从而增强其对普罗大众的吸引力。

除此以外,像民族主义“敌人之间互相需要对方来提醒他们自己实际是谁”那样,他们还习惯于将“差异”与“同一”倒置,而倒置所产生的认知与立场也就完全不同。于是,“台独”越是拒绝统一,其必定就越是夸大差异,让“差异”成为这种思潮及其运动的保护伞。

在“台独”势力的眼中,“差异”不仅是划分群己界限不可替代的道德标尺,更是两岸之间不可逾越的现实鸿沟。因此,台湾在两岸和国际交往中,都有意与无形地凸显差异对其的生存意义。这种对微小差异的自恋,不在于差异本身有多么大的价值,而在于操弄这种微小差异可以为政客掌握权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政治能量。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微小差异被转变成了对立情绪甚或仇恨。

基于政治生命的需要,让差异继续延伸下去,是无论蓝绿,都致力于的隐形与潜在的政治目标。他们将差异进一步烘托,与因差异流失而带来的不安全感甚至恐惧勾连在一起。反过来,想象中的情境又会强化这种差异。差异被替换成阻隔,阻隔使得这种对差异的想象不断地循环与重复,进而将差异简化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取舍的等式。

无疑,他们对“差异”的偏斜想象,会生成他们对统一之后的恐慌。他们始终不相信任何安排可以将“差异”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托辞,相反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将“差异”固化。集体差异易于让民众不分阵营的团结起来。“独台”或者说“维持现状”的高支持率就是对其最直观的写照。

如何克服不安全感或者恐慌?像大多数种族民族主义一样,他们要求“独立”,其认为“独立”即隔离是保存“差异”及其身份和认同之归属的最佳保障。所以,他们对“一国两制”似乎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排斥感,因为在数量几何的排列组合中,本来的多数沦为少数,且不信任新的政治实体将会一视同仁。也就是说,他们提前预设了“多数暴政”的存在。

自然地,由于“兄弟之间的仇恨比陌生人之间的仇恨更为暴烈”,因而无论哪一党派执政,向外国购买先进武器,强化对抗大陆的军事能力,以维护两岸之差异的真实场景的手段就习以为常。他们必须把大陆变成敌人,这样,保留“差异”才能成为使用武力或为之准备的行动的合理性来源。

“台独”对差异以及不安全的叫喊与渲染,其目的不仅是要使他者听到,而且也要让大众相信。只有将社会放置在一个想象的不自由、不确定、不安全的话语体系里,“台独”意识形态才能将民众最大程度的聚集在其周围,于是达到他们理想中的“你对归属于自己群体的纽带感觉愈强烈,你对外人的感觉就愈带有敌意、愈加暴力。”“悲情牌”、“统独牌”、“本土牌”能够奏效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此可见,是客观环境的差异无意间催生了主观臆想的“台独”,是“台独”势力对客观差异的歪曲造就了两岸看似无法融合的假象。差异成为“台独”动员和拒绝统一的取之不尽的资源。然而,“差异”与“同一”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相互转化的。执念于任何一方,都会将其导向错误的深渊。

他们似乎也忘记了,如此费尽心思的拉大差异,建构敌人,以及为抵抗统一做斗争的种种行径都无法改变“台独”在本质上是欲从中国单方面分离出去的非法的事实。因此,中央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方式制止这一行为。(本文作者为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