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海峡两岸感人瞬间 辞旧迎新·温暖记忆
2019-02-04 08:23: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编者按四海承风送骏犬,八方辐辏迎天蓬。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2018年海峡两岸那感人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 这一年春节前夕,台湾民进党当局无视民生,阻挠春节加班机,我们“海空双拼”,千方百计送台胞返乡过年;这一年,随着大陆“31条惠及台胞措施”、福建“66条实施意见”、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等措施落地见效,我们在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方面迈出新步伐;这一年,我们开展“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吸引台青来闽实习就业创业数量居大陆前列;这一年,历经23年不懈努力,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终于正式通水,实现了“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美好愿景…… 聚焦大事件,讴歌新时代。作为海峡两岸每一个重要时刻的见证者,本报在闽记者、驻台记者秉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在机场、在车站、在码头、在水库、在办证中心、在台胞家里……用纸笔、用镜头,记录下闽台同胞交流交往、互亲互爱的那些感人场景、精彩瞬间。 回顾这一年,他们感慨万千,在这里,他们想与读者分享感受和心得。一切只为新的一年,再出发,温暖继续。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刘深魁 陈梦婕 李烈) 家,是放“心”的地方 台胞拖着大包小包通过“小三通”航线返台过年。(资料图片)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与欢聚,而家是承载这份期待的港湾。 2018年第一季度,我在台湾驻点采访,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这个春节前夕,由于台当局拒不批复,导致大陆东航、厦航共计176班春节加班机被迫取消,数万台胞返乡受阻。让人欣慰的是,在大陆各地,尤其是福建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绝大多数台商台胞顺利踏上返乡路,与家人幸福团聚。 除夕前后,我探访了松山机场、桃园机场、台中港等岛内交通枢纽,了解台商台胞返乡过节的情况。犹记得在入境口,有人带着孩子翘首以盼,有人拖着行李奔向家人,有人拿起手机频频拍照,盼归与归家的喜悦溢于言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力量。 犹记得,随着“海峡号”客滚轮抵达台中港,祖孙三代深耕平潭的李云超一家抵达港口的情景。见到父亲、兄嫂的那一刻,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李云超女儿开心不已,快步上前,一家人紧紧相拥。原本,他们担心改走水路的台商台胞增多,会买不到票,但“海峡号”加开了航班,缓解了突然增加的人潮。 春节对于李家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除了团圆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祭奠父亲。李云超的父亲李登瑞是平潭北厝镇山利村人,1948年到台湾,定居台中。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后,李登瑞第一时间回到了故乡,并在平潭开办了当地第一家台企,他还捐款修路、建学校,帮助故乡建设。李登瑞夫妇有三个孩子,李云超是老三。为了让李家后代记住自己是平潭人,李登瑞给李云超的孩子取名,一个叫李振平、一个叫李振潭。 李云超告诉记者,每个春节他们除了围炉过年外,还要祭拜父亲,把平潭的发展变化告诉他,然后翻看老照片,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让他们牢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这个春节,我还走进了在福州创业的台湾漆艺艺术家黄守堃的家。由于春节加班机被迫取消,走“小三通”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他几乎是一路被“挤”回来的。幸运的是,黄守堃终究是及时回来了,能与父母、妻儿一道品尝家里的年夜饭。 与黄家人一起围炉,是一次难忘的体验。闽南语中“凤梨”的发音是“旺来”,于是岛内民众的年夜饭上总有一道“凤梨虾”;萝卜又叫“菜头”,寓意“好彩头”,所以萝卜糕也是必备的;火锅料都是圆的,这代表着团团圆圆;桌上一定要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中华民族吉祥纳福的美好心愿,以及那些充满年味的习俗,早已融入两岸同胞的血脉中。 转眼又是一年,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到台湾驻点采访,希望聆听到更多两岸的动人故事,让彼此的心越贴越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