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次活动汇聚了两岸几十家媒体的100多名记者,他们将用17天的时间,前往天津、上海、昆山、宁波、广州、东莞、深圳等地采访,报道大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 如今,行程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看到了两岸媒体采访者行程涉及到小米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还到了北方昆曲剧院、天后宫等地体验传统文化,考察了海河生态,走访了两岸青创基地等等,行程丰富多彩,接触大陆社会立体多面,两岸媒体记者也纷纷用自己的视角发出了大量报道,向我们展示了两岸同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故事,既让我们了解到了大陆改革40年来的丰硕成果,记者们用短视频、头条号、微博、微信、直播、问答、航拍等各种互联网新技术全方位的立体报道,也让读者同他们一起,最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搏。 由于是两岸媒体的采访,我们从报道中看到,活动中有很多关于两岸的内容:记者们采访了创业公社台湾驿站,走访台湾创业公司,实地了解各地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情况,还采访了台籍教师、在沪就业台青等台胞代表性人物,听他们讲述他们在大陆发展的真实经历,以及走访早期来大陆落户,如今深化发展的台湾代表型企业等,让我们看到两岸同胞如何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大陆人民和台湾同胞携手同行,以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共同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发展中共同取长补短,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一切都令两岸人民更加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更深地感受到两岸血浓于水的情谊,也共享同为炎黄子孙的光荣。 两岸这段共同奋斗、共同收获的宝贵路程,通过亲身经历者的讲述,通过新媒体记者的报道,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让读者感受到,40年来,两岸走过一条虽然有困难但是仍然光明的道路,当初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薄弱的底子上不断付出努力,越过各种障碍,最后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有台胞台企的功劳,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财富。 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大陆人民看到这些报道,应该都是感同身受的感动。而对于很多台湾记者来说,他们看到和接触到的,并且表达出来的,可能是很多新鲜的视角。两岸因为特殊原因,长期隔绝,尽管有很多台胞和台商很早就到大陆来发展,但两岸民间大规模的交流应该是从2008年“三通”开始的,而且由于岛内绿营媒体对大陆的偏见,很多台湾民众看到的是经过“筛选”过后的大陆新闻,往往不能反映大陆的真实情况,他们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以前的印象,因此前几年才会出现“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这样的网络段子流行。 这个段子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代表岛内部分人对大陆的误解,另一方面大陆很多人善意地拿这个“自黑”。因为我们知道,当大陆真正的实力强大了,这些误解的段子自然会消失。 我们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新媒体报道的增多,会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台湾问题的真相。两岸的分歧将通过深入的了解而逐渐消解,两岸的隔阂会随着交往的增多而消失,两岸的分离也一定会在中国人的智慧下解决,因为,无论从历史、血缘、文化上,两岸毕竟是一家人,我们说的骨肉同胞血浓于水不是口号,而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对中国人一定能解决自己问题的自信。这些绝不是少数政客和绿营媒体可以抹杀和掩饰的。 有台湾记者说,通过这次采访,发现了“新大陆”,也有台湾记者表示此次活动为两岸新媒体交流创造机会,台湾新媒体也将把收获带回台湾。我们相信,这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两岸“融合”后的必然结果,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40年,不仅让中国人在经济方面迎头赶上,在社会各个方面不断进步,也让我们重拾了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我们希望台湾同胞也能早日感受到这一点。两岸同胞同宗同文,有着不能割舍的民族感情,我们衷心期待台湾尽早重回祖国的怀抱,两岸同胞抚平昔日民族的创伤,两岸同胞一起,分享祖国发展的成果,共创美好的明天。(中国台湾网网友:刘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