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刘深魁)以“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继续聚焦两岸青年和基层,其民间性、草根性的特征更加明显。5日至6日,2018海峡职工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手工艺人、一线职工、基层劳工汇聚一堂,相互交流技艺、展示创新成果,彰显了两岸平凡人不平凡的匠心匠梦。
交流互鉴共同传承
双眼凝神,手握画笔,用笔尖一笔一笔地点出色彩……5日下午,在两岸职工技能交流展示活动现场,“90后”台湾姑娘刘惠羽、陈怡璇向观众演示了台湾传统艺术交趾陶的上釉技艺。与她们同场竞技的,还有来自泉州的工艺美术大师黄雪明,她带来的漆线雕技艺是用笔和细线装饰雕塑。虽然两岸民间艺人技法不同,但同样需要耐心和定力。
刘惠羽与陈怡璇是高中同学,因为同样喜欢传统艺术,去年一起进入台湾嘉义县一家叫作“板陶窑”的企业,学习制作交趾陶。这次是她们第一次来大陆参加交流活动。今年44岁的黄雪明长期从事漆线雕工艺,从镶线、上漆,到贴金箔,她常常需要十几天时间雕琢一件作品。
看了黄雪明的作品后,刘惠羽、陈怡璇感慨地说:“用精细的漆线缠绕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黄老师的技艺让人惊叹。”
“手艺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出来的,交趾陶和漆线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你们要好好传承下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得知两位“90后”台湾姑娘正在努力学习交趾陶技艺,黄雪明连连鼓励。
一场技能交流会,让闽台两代手工艺人成了忘年交。刘惠羽说,她们的台湾师傅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魔鬼藏在细节中”,此次来厦门参加技能交流,从福建老一辈手工艺人的身上,她们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工匠精神,这更坚定了自己选择的工匠之路。
小发明也有大智慧
除了技能交流外,两岸职工发明的一件件匠心独运的作品,也令人耳目一新。
来自台湾桃园的“80后”青年发明家庄新宏,这次带来了一款科技类文具用品——智能荧光带。庄新宏介绍:“小时候做功课时,我们都会遮住某一段落,检测自己的熟识度。这款智能荧光带只要用特制的荧光笔涂在知识点或重点段落上,然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到APP,再依次选择‘复习区’‘加强记忆’‘测验’等选项,就可以帮助使用者学习知识点了。”
5年前,庄新宏是一名医疗工作者,因为工作的需求常常要背诵许多专业知识,于是萌发了发明一款记忆产品的想法。为了研发这款产品,庄新宏前后花了5年时间,反复试验、修正不下百余次。“我经常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把产品做到最好。”庄新宏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海峡论坛,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这款科技产品,并与大陆发明家切磋技艺,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大陆寻找合作伙伴。
小发明也有大智慧。周凯是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电工。在他看来,不只是高精尖的产品才是科技发明,源于工作的小发明同样有着大智慧。在工作中,周凯做过一个技术发明——采用空气压缩泵灌注涂料的方式替代传统点灌方式,既省时省力又节省涂料。周凯还发明了电缆贯穿件浇筑工装,大大节约了成本。
“通过海峡职工论坛这个平台,两岸职工能够互相交流、观摩、互学互鉴,不断提升制造技艺,这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传承。”台湾海峡两岸科技发明交流协会理事长田宝武告诉记者,今年他带领10名台湾基层劳工参加海峡职工论坛,希望能将台湾基层民众的创新技术在大陆推广,两岸携手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台籍员工成长心得
本届海峡职工论坛,还邀请了在闽的一线台籍职工,讲述他们在福建的工作生活故事。
来自台湾台中的汤俊贤来到厦门已有8年,目前是厦门宸鸿科技工程部主管。2016年初,宸鸿科技遭遇员工流动率高等难题,生产线出现员工缺口。汤俊贤提议采用自动化设备填补员工缺口,他把宿舍搬进了办公室,开启24小时研发模式。汤俊贤和他的团队不断讨论学习,反复设计修改,光是绘制的草图就有数千份。最终方案是生产高效又低成本的机械手臂。2016年11月,机械手臂正式投用,每年能为公司节省1000多万元的人工成本。今年5月,他被评为我省首批台籍劳模之一。汤俊贤说,获评劳模让他感受到“31条惠及台胞措施”落实速度之快,这也激励他继续努力工作。
来自台湾桃园的李靖妍去年进入厦航,成为该公司首批台籍乘务员之一。刚到厦门时,她曾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在身边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李靖妍迅速融入厦门的生活。工作时,她努力学习每一个服务流程、每一个安全程序;闲暇时,她走遍厦门的大街小巷寻觅美食、爬山看海。“我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乘务员,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李靖妍说,“厦门60条惠及台胞措施出台后,我每次回台湾,都鼓励身边的同学朋友来福建看看,这里的机会太多了。”
对此,台湾海峡两岸劳工发展交流协会荣誉理事长侯彩凤表示,大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职工到大陆就业创业,大陆出台的“31条惠及台胞措施”为台胞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