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台媒:有了民进党,台湾还需要其他敌人吗?

2018-04-17 07:01:36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台媒:有了民进党,台湾还需要其他敌人吗?

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全面执政近2年,台湾《中国时报》15日发表前台当局“行政院”新闻局长钟琴的评论文章指出,台湾社会在一波波“暗绿”力量的腥风血雨中上冲下洗,几无宁日。几乎所有为台湾民众所认同并尊崇的“普世价值”,都在民进党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的“核心价值”面前崩坏、瓦解。当台湾没有了自由、民主、法治、多元和繁荣,即便“台独”了又如何?更要请问每一位台湾民众:有了民进党这个执政党,台湾还需要任何其他敌人吗?

评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全面执政近2年,台湾社会在一波波“暗绿”力量的腥风血雨中上冲下洗,几无宁日。蔡英文上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了“特侦组”,为一班高官拔除了在背芒刺。其后就是在台湾“立法院”排入一系列政治挂帅的“优先法案”,直接将矛头对准政治对手国民党,务必斩草除根而后快。

就连散布在社会各角落的农会水利组织、民众政治团体、运动体育协会、社团财团法人等等,也都千方百计地企图通过修订“专法”等方式进行限缩、渗透或接管,其“违宪”滥权的程度,堪称台湾史上第一遭。

急于巩固权力之际,民进党在实际施政层面则已完全证明了自己的无能。综观其所推出的重大政策,除了“撒钱固桩”型的“前瞻计划”、育婴补贴、农保、税改和南部旅游补贴方案等外,举凡“同婚修法”、“一例一休”、“军公教年金改革”,乃至废核与空污的两难等等,无一不是“锯箭兼暴走”决策模式下的产物,由于思虑粗浅以致漏洞百出,滞障难行,每一次“改革”反而制造出更多问题。

不要核能,只好空污,不要空污,只好限电,但当企业因无电而出走、物价因电贵而腾涨,经济和薪资却呈现双停滞状态时,又该如何处理?民进党的施政拼图,充分暴露出民粹式决策的捉襟见肘和荒腔走板。

再看和台湾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两岸政策,在民进党和泛绿阵营的“独”瘾热病中,其所能考虑的政策选项显然只有“阻断”一招。以“503航道”春节返乡事件为例,正因为蔡当局既无意愿也无能力与大陆周旋,才须要抵死抗拒,最终只能够挟持台商,驱策民众演出坐困围城的戏码。

更有甚者,由于两岸紧张态势升高,又需要再编列巨额预算采购明知于势无补的昂贵军备,徒然满足美国军火商的贪婪利欲,却浪掷了原可投向岛内重要建设的民脂民膏。可悲的是,当大陆改革开放40年取得耀眼成绩之际,台湾却在绿色执政下被迫走上一条画地自限的“锁台”道路。

18年前民进党首度执政,陈水扁打着“全民政府”大旗,力邀当时颇孚人望的国民党籍台当局“国防部长”唐飞出掌台当局“行政院”,笔者亦以无党派学者身分获邀辅佐唐飞。然仅短短5个月后,唐飞即成为民进党“反核”道路上的“石头”而被拔除。

陈水扁执政第3年起,台当局“行政院”已全面绿化,随后在两颗子弹疑云和扁家不断传出收贿丑闻的波澜汹涌中,引发了百万“红衫军”街头倒扁的风潮。经此激荡,民进党不但未能洗心革面,认真思考能让台湾长治久安的中庸之道,反而在二度执政后走上了一条明显悖离民主“法治”而朝法西斯专制倾斜的政治道路。

这自然皆肇因于民进党的“独”瘾热病。由于其心目中的价值“唯有‘台独’高”,因此对其他价值可说是不屑一顾的。在“台独”价值面前,陈水扁证据确凿的贪渎洗钱不是罪,台当局“行政院”内一个小小的任务编组也可公然绕过“司法”、清算处份他党党产而不“违宪”。这些历历在目的事实终于让我们看明白:民进党所坚持的“台湾价值”基本上是“反民主”和“反自由”的,因为它箝制不同立场的政党发展,并且为了扩大延伸绿色势力而不惜恫吓“司法”、压制媒体、践踏人权。

它也是“反法治”的,因其不惜“违法”乱纪以歼灭对手、侵占民产。它还是“反多元”的,因为它只容许一种“台独”主张。它更是“反繁荣”的,为了一个完全不具备现实基础的“独立梦”,不惜驱策民众自闭自宫、自我阻绝于两岸和平交流所能带来的经济繁荣和强劲成长。换言之,几乎所有为台湾民众所认同并尊崇的“普世价值”,都在民进党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的“核心价值”面前崩坏、瓦解。

我们想请问民进党:当台湾没有了自由、民主、法治、多元和繁荣,即便“台独”了又如何?更要请问每一位台湾民众:有了民进党这样的执政党,台湾还需要任何其他敌人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