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刁难台青登陆 民进党频刷下限

2018-04-09 07:17: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参加第九届海峡论坛的台青代表在论坛开始前合影。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台协征才活动是大陆的政府行为”“中国银行由中国大陆官方持有绝大部分股份,属于台湾人禁止任职或为其成员的中国大陆党政军机关(构)、团体”……台当局诸如此类的说辞,让不少有志于登陆发展的台青大为失望和气愤。

近日,中国银行推出“大陆台生和内地港生专项计划”,招收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应届毕业生;厦门台协也准备组团回台举办台企联合征才活动。本是台湾年轻人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台当局却百般刁难,祭出“国安”的大帽,企图以此闭关锁岛,对抗所谓的“统战”。如此做法,引发岛内舆论一片嘘声。

多方拦阻台青“西进”

据厦门台协透露,该协会原定7月返台举办台企联合征才活动,共有正新轮胎、友达、冠捷等110家企业共同参与,预计释出2000职缺;即便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新鲜人,获聘后的月薪也将达到6000元人民币,约合2.8万元新台币。

但厦门台协会长吴家莹表示,几天前他们预订7月7日在台北世贸中心举办征才博览会,当时上午还说好了签约,下午却接到承办单位通知不能借用该场地;后来他们又转到台北松烟文创园区,结果也碰壁。如今厦门台协只能租借民营企业场地办活动,且延期至8月举办。

对此,台陆委会回应称,两岸交流活动,不宜涉实际人员招募行为,亦不得为招募人才进行置入性广告。说白了,就是对陆企或在陆台企招聘台湾青年的做法设下障碍。

而在更早之前,中国银行发出“大陆台生和内地港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明确上海、江苏、福建、深圳、苏州等5家分行将招收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应届毕业生。有台生表示,以往有意在大陆从事银行业的台生只能到外资银行工作,如今中国银行对台生招手,很有吸引力。

然而面对大陆释出的善意,台陆委会却连夜发声明反对,并声称“中国银行由大陆官方持有大部分股份,属于台湾人禁止任职或为其成员的大陆党政军机关(构)、团体”,并警告称,若有违反者,就按有违“两岸条例第33条规定”处理。

台当局患了“恐陆症”

“意识形态阻挡台青就业行为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未来台商赴陆投资是否也可能随时扣帽子?”吴家莹说,台当局阻挠征才的做法真的太过分了,这种做法只会让台商更反弹。

而对于“中国银行属于大陆党政军机关(构)、团体”的说法,台湾网友更是怒怼台陆委会的声明。有网友说,“你来或不来,中国银行都在世界500强榜单里”;还有网友讥讽称:照这个理由,大陆的电视台更符合“党政机关”的标准,那么台湾艺人难道都不能去大陆发展了?看来民进党又要惩罚台湾民众了!

同时,律师王瀚兴指出,他遍查台当局的相关条例,也没有一项规定大陆官方持股多就属于政治性机关这一条,所以陆委会用“两岸条例第33条规定”开罚应聘中国银行的台湾学生,恐于法无据。

“我感觉台当局是患了‘恐陆症’,什么活动都认为是国台办在背后支持,或者说是统战目的。”北京创业公社台湾驿站负责人郑博宇认为,民进党当局拿不出更好的改善经济和就业环境的措施,所以就故意惩罚登陆发展的台青和台企,借此来显示存在感。但这样的反制在格局上已经露怯,是黔驴技穷的表现。

政治挂帅害人害己

“挡得了一时,挡不了永远。”对于台当局阻挠大陆企业和在陆台企征才的做法,岛内舆论认为,这种限制很没必要,人民本就有选择工作自由,与其搞小动作,不如认真提升台湾薪资跟工作环境。

在上海从事文创的台青袁亮天表示,就业市场也是市场机制的一环,当台湾当局自身没办法创造出更优的就业薪资条件,就不应怪年轻人自己想办法,更不该阻挡年轻人去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美好生活。

台湾《旺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从近日中国银行招募台籍员工被扣上“国安”帽子,再到厦门台协组团返台招募人才遭到阻碍,绿营反对大陆惠台和两岸人才交流的态度昭然若揭。“在意识形态驱使下,(台当局)只顾着全面封锁,最好台商全都回流、台湾人全留在岛内领22k(指月薪2.2万元新台币,约5000元人民币),不检讨自身执政下的就业环境不佳,甚至连台青勇于出外发展、追求幸福的脚步都要阻挡,已经真正陷入到失控边缘。”

台湾《中国时报》认为,民进党当局思维“几近食古不化”,只会“逢中必反”,以“国安”“统战”等借口框限人才西进。文章结尾说,要留住或吸引全世界人才,提升竞争力,绝不是一边宣扬自由民主价值,一边阻止同胞用脚投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