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台湾石雕大师的寿山情怀

2018-02-23 08:49:50 吴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廖德良在指导黄心音雕刻石雕作品。

东南网2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台北西门町附近有一间特殊的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位古稀老人,叫廖德良。因为家境贫困,他自小追随福州师傅学习木雕技艺,而后学习石雕,至今已雕刻了8000余件石雕作品,被称为“台湾钮雕第一人”。因为酷爱寿山石,他多次赴寿山探寻矿脉,并请人画下一幅名为《寿山清远》的画作,挂在工作室里。如今,他又开班授课,希冀源自福州的雕刻技艺能在台湾传承下去。

从木雕到石雕

在台湾艺林,廖德良别号“廖一刀”。顾名思义,他的刀功堪称一绝,而这份技艺传承自福州师傅。

廖德良祖籍安溪,1945年出生于台湾。小学毕业后他接受父母安排,追随定居台湾的福州木雕师傅梁训棋,学习木雕技艺。其间,他花了两年时间学习使用各种刀具,包括圆刀、平刀、斜刀、三角刀等。

“不同的雕法或材质,使用的刀具不同,有时甚至需要使用20种不同的刀具。”得益于这段时间的学习,20岁的廖德良转而跟随福州石雕师傅陈可骆学习石雕后,迅速入门。

在福州,石雕技艺分为东、西门派,陈可骆属于西门派。后来,东门派元老林元珠的嫡孙林天泉来到台湾,陈可骆也请林天泉参与寿山石雕刻。廖德良由此得以学贯“东西”,将两派优点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东门派讲究精致,西门派讲求拙趣。我希望通过在印石上方雕刻各种不同的钮式,让印石更加物象生动。”在廖德良看来,传承发展福州石雕技艺是一种责任,他将石刻、玉雕、木刻等传统技艺的精髓,运用于印石雕刻中,无论动物、人物,还是花果,他无所不精,尤以古兽最为拿手,被业界人士誉为“台湾钮雕第一人”。

踏访寿山寻根

“在众多石材中,寿山石是我最喜爱的。”廖德良认为,寿山石具有凝结、细腻、温润等特点,更适合搓磨把玩,因此在台湾有许多寿山石收藏家。

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后,寿山石开始进入台湾市场,廖德良也实地探访了寿山。“当时的寿山仍是一座森林,每个石坑都被遮蔽在林荫下。”第一次远眺寿山,廖德良激动不已。此后,他常常踏访寿山寻根。

“经考究,寿山石形成于上亿年前,是地下炽热岩浆沿着断裂缝隙和岩层移动,最后凝固成岩。”廖德良自称“石痴”,踏访寿山让他了解了寿山石各石种的分布及当时石矿挖掘的情形。他说,这不仅是一种个人兴趣,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承福州石雕技艺。

由于常常造访福州,廖德良结识了不少福州业界人士。比如,第一次到福州,他便结识了《寿山石全书》的作者、寿山石研究专家方宗珪,以及雕刻家林文举、王祖光等人。

“与闽籍大师交流切磋,让我对寿山石雕艺术,尤其是钮雕的部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门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艺术气质的手工技艺,值得两岸年轻人一起传承下去。”于是,找到下一代传承人成为廖德良最大的心愿。

播撒艺术种子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廖德良始终坚持手工雕琢印石,他认为这样雕刻出来的印石才圆融不扎手,适合把玩。2009年,廖德良被台北市政府评为“传统艺术文化资产保存者”;2010年,获颁“台北市传统艺术艺师奖”。2010年,廖德良在工作室内开设了薪传教室,招收台湾年轻人学习福州传统石雕技艺。

今年31岁的黄心音毕业于台湾高雄大学传统艺术相关科系,已跟随廖德良学习印石雕刻7年。“我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印钮比赛,认识了作为评委的廖老师。后来,知道老师开设了薪传教室,便前来学习。”对于石雕,黄心音有着一份热诚。每周一至周五,她都会准时到薪传教室练习雕刻,帮助老师打磨、细修印石。

薪传教室开设至今,廖德良已培养了十几名台湾青年学子。每个学生一开始都从磨刀、打粗坯等入门,刀法较稳定后才能学习钮雕。对于每个学生的作品,廖德良总是一边教、一边修,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由于薪传教室是免费教学,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廖德良依然会承接台湾印石收藏者的雕刻邀约,以这部分收入来保障薪传教室的正常运转。

在廖德良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幅《寿山清远》图。这是为了纪念寿山之行,他专门邀请画家朋友一起到寿山走透透,用笔墨勾画出的寿山各坑矿地景。只要招收新弟子或有访客,他都会介绍这幅画,告诉大家这就是寿山石的产地,而他的石雕技艺源自福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