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昆明台协常务副会长薛一萍接受中国台湾网专访。(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摄) 融入当地 从“人嫌鬼不待见”到“大家自己人” 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占地面积近百亩,以园林式景观和宫殿式建筑为特色,并彰显青瓦白墙浓郁白族风格的亚星大酒店也不是。从酒店破土动工到最终落成的三年时间里,薛一萍与她的酒店在当地经历了一番番跌宕起伏、苦乐悲喜的故事,尽管过程略显波折,但这一历程中,她的情感、心灵、血脉,仿佛都与大理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 回想着25年前来到大陆的毅然决然,薛一萍分析,除了被大理的美丽所吸引,被利人利己的信念所感召外,也与自己的家庭身世有关联。她介绍,自己的父亲祖籍江苏,是1949年去台的老兵。基于这一原因,他自孩提时代起,就被一些台湾本地人称作“外省人”。“小时候不太懂,长大后才明白,叫你外省人就表示,这里不是你家,你是从别的省份过来的,你老家不在这。”她回想,在岛内无论读书还是就业期间,与同学、同事之间发生的一些纠纷、矛盾,根本原因皆是由于族群的偏见。“我当时心说,等我哪一天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我自己的家’看看。” 返回“自己家”投资兴业的薛一萍的确受到大理乃至云南省委、政府的热情帮扶,但她也很快发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这个融汇了白族、彝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的地区,来自海峡对岸的自己最初时好像并不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而且就连当地的“鬼”都来找她麻烦。一时间,薛一萍陷入了“人嫌鬼不待见”的尴尬境地。 初到大理,她首先发现,自己与周围人最大的不同是体现在穿着上。从台湾穿来的一身行头非但让自己冬天时冻得要死,甚至还被送了个颇具调侃性的称号——“台湾小姐”。 在穿上了当地夹棉的扎染服饰,化解了“衣”的困扰后,薛一萍又开始为“食”伤起脑筋。“我是素食者,刚来时想在当地找到一家素食店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所谓环境改变人,万般无奈的她开始学习新技能——支起炉子烧蜂窝煤,“我是在这学会烧蜂窝煤的,而且烧得非常好,可以烧几十天不灭火。”那段日子里,她总是在炉子上炖口砂锅,然后来到距酒店施工地点不远的溪水边,“溪水是从苍山上流下来的,我就在溪边把蔬菜洗干净,然后用溪水回去煮。这顿吃完了,下一顿加点水继续煮,就这样一口锅可以吃四十多天。”至于“住”的方面,她回忆,刚来投资的第一年,自己居住的是个“铁棚棚”,也就是大陆俗称的铁皮屋,那里白天是“董事长办公室”,晚上是卧房,里面的长沙发白天待客,晚上当床。就这样,在方圆一公里杳无人烟的铁皮屋内“蜗居”了一年,直到第二年,在她的投资带动下,有人开始在周边建起房屋,她才为自己租到了真正的房子,“曾经有阵子还住过学校的宿舍,这些都经历过。” 毕竟是带着巨款前来投资的,且彼时项目已正式启动,薛一萍已是名副其实的酒店董事长,只不过这位董事长除了自己洗菜、烧煤、睡铁皮屋,还得自任工地保安。她回忆,酒店建设过程中,工地曾一度堆满钢筋。在当时的“计划年代”,钢筋非但价格不菲,购买时还需要通过审批,一旦被盗就非常麻烦。“不光是钱的问题,因为很难批到钢筋。好不容易弄了几车回来,只能半夜瞪大眼看着。” 时间过了午夜,坐在工地看料的薛一萍隐隐听到周围传来宛如“女鬼夜哭”般的声音。方圆一里再无人烟的荒山坡,月光下黑漆漆的荒草坝,她被吓得毛骨悚然,只是强挺着才没有狂奔而逃。“女鬼”哭了一夜、两夜,她一度心念动摇,打算搬到古城去住,但想想不行,“项目是我的,今后就算酒店建好了,我还是得呆在这里,我必须面对它。”于是天黑后,她拿上打蛇用的竹竿和手电筒,坐在铁皮屋前开始“等鬼”。待到哭声再度响起,她壮起胆子循声凑过去,并打亮电筒:“你出来吧。你每天都来哭给我听,那表示我们俩有缘。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你跟我讲讲,看能不能帮你。但是咱们俩先讲好,你出来的时候不要太难看,我会怕。”谁料她这一番“反客为主”之下,“女鬼”的哭声反而越来越远,“我就一直追,追到最后没动静了。此后她也再没来过。”事隔多年以后,有员工偷偷告诉她,“女鬼”就是当地某某的老婆。她听了大笑,“当地人真的很可爱,挺好玩的”。 尽管驱走了“女鬼”,但部分当地民众缘何抵触、排斥薛一萍的谜团仍未解开,直到那一回,她的酒店工地上堆满了石料。“我这块地75%是石头,庄稼都不太好种。建设时挖掘机挖出很多石头,急需运离工地,否则眼看就要影响建设。”在当时,遇到类似请款只要请当地拖拉机工程队帮忙即可,由于石头也是建设原料,拖拉机队不但会负责搬运,还会以一车五块、十块的价格将石头买走。薛一萍差员工前去接洽,得到的回复是“没人愿意来”。“我说那不要钱,你帮我拉走,石头送你们”,但依旧没人来。眼看石头越积越多,再不清走就要阻碍施工道路了,薛一萍一咬牙,告诉员工,“跟他们讲,拉走一车我倒给十块”,结果还是没人来。难道车子就如此紧俏,难叫到这个地步?带着满腹狐疑,她来到南门古城外那条平日拖拉机停靠的路上,发现一溜拖拉机排队停在路边,工人们三三两两就地休息着。“你们不是没工作嘛,来嘛,去帮我拉一下石头,一车我倒给十块,拜托了。”薛一萍好言恳求的同时,手下员工一面给师傅们散着烟。“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们对我还是很和气的,但一个个就是摇着头笑而不言,纷纷笑着回避我”。回到酒店,薛一萍要手下员工私下打听一下,对方不肯帮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隔天员工回报:“他们说不能让你把酒店盖起来,一旦你盖起酒店,就会把他们的钱全赚光。”此外,还有“情报”显示,一些当地人甚至担心,如此大规模的外来投资,会不会引发政府硬性规定,每家每户必须去强制消费,一番话听得她哭笑不得。当下,她派员工们出去,分头做当地乡亲的工作,“去告诉大家,这酒店盖起来后一天房价是多少钱,相当于你们一个月的薪资还要多。这里是不可能强制你们过来消费的,而且你们有家,也不会住这。酒店盖好是要给来这里的老外、背包客住的。老外、背包客来得多了,你们就也有收入了。他们会去你们家吃饭,会去你们家玩,会跟你们买扎染、手工艺品。”手下员工一番分头游说,这才说动拖拉机队帮忙拉石头。过往的趣事如今再度回味,她不禁感叹,在民风淳朴的大理,当地的乡亲就是这样可爱,即便现在也如是,“非常友善朴实,毫无杀伤力。他们从不会欺骗你,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骗人是一件非常害羞、丢脸的事。” 化解了与当地百姓的误会,薛一萍开始全身心地融入到他们生活中。随着酒店的落成与发展,她聘用了大量当地人担任酒店员工,并通过一个个、手把手的培训,使他们从没见过、不知道酒店为何物,直至一步步成为如今的酒店专业管理人员。“现在的员工里,我投资25年中跟了我24年的大有人在,跟了15年以上的应该都是。”薛一萍表示,员工们大多从县份上来,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便于经常回家,就居住在酒店的宿舍内,相处久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般融洽。“久而久之,他们教会了我当地的方言。我能听懂最传统的白族语,甚至也会说几句;他们也教会我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白族人习惯吃早午餐,早上十点、下午各吃一餐,而后便基本上不吃了,肚子饿的时候会吃一些类似点心的“晌午”;他们还教会我当地的习俗,逢喜庆婚丧“做客”时要吃白族“八大碗”。我虽然不能吃(荤),但逢喜事也跟着他们凑热闹,感受他们的民俗、文化,我也很爱很爱。慢慢的,也被他们潜移默化,有时真的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我就是大理人了。” 她表示,最近几年里,由于爱上大理“香格里拉”般的生活方式,前来投资、定居的“新移民”越来越多,当地的“原住民”们有时不免私下调侃,“他们外地人就是这样,连这个都不晓得吃”。“他们会当着我的面讲‘他们外地人’耶”,薛一萍的语气中带着兴奋,“可见他们没把我当外人,我很开心,心里很甜的”。 透过自己的员工,薛一萍进一步结识了他们的家人、亲友,“有时会到他们的家里串串门子,坐在白族小院里,吃他们特意为我煮的素菜。而后再透由‘我员工的家庭的亲戚的朋友的朋友’,渐渐地,我在整个大理基本都不陌生了。” 在海拔约两千多米的大理,冬季还是有些寒冷的,但薛一萍的冬天总是过得那样温馨。除了善于烧蜂窝煤,她也喜爱烧松球取暖。她回忆,酒店尚未建成的日子里,自己常会牵着马(最初时不会骑唯有牵着)、带着竹篓上山采野菜,并赶在每年元旦前夕进山捡松球。“最初经常去,可后来酒店开业后太忙,就没有时间了。但特别温馨的是,他们(员工及其家人)会给我送松球取暖。他们还会采来野菌,用它熬成鸡枞油送给我。他们家中的果子熟了,也会采来送给我。”薛一萍说,虽然近些年来自己基本没时间进山采摘,但每年到了山中各类果蔬、山货成熟的时节,自己从来不会“缺货”,“好多朋友都会采来送我,让我觉得这里不光风景像仙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感,真的也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扎根当地25年,除了与当地百姓亲如一家,薛一萍也始终感受着当地政府的亲切关怀。她永远忘不了,当年酒店建设中遭遇行政审批手续等制度性难题时,时任的大理州长身着白族少数民族服饰,随同省政府工作人员几度进京,向上级单位汇报恳托,才确保项目最终顺利落成;她也忘不了,当年岛内投资合伙人意外撤资,资金极度困难的当口,是云南省政府扶持旅游龙头企业的部分贷款支持帮她度过了难关。时至今天回想起这些,薛一萍仍是感动不已。多年来,她将对于当地的感恩之心化作爱心,默默播撒。对于云南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她积极在台湾寻求友人给予资助,并通过赞助“爱心小站”网站实现一对一帮扶,而这些帮助都是匿名的,“这是我对当地的一种基本付出,不能算是我帮助他们,应该是我感恩他们。因为没有他们的先民留下这一块净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事业,而感恩他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知识”,薛一萍深信,“当一个人拥有知识的时候,你不需要再帮他,他自己就能帮自己,将来还能帮别人。” |
相关阅读:
- [ 12-30]蔡英文称两岸不会走威权老路 国民党:比扁执政还倒退
- [ 12-30]厦门启动电子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 盼聚集两岸创新创意产业
- [ 12-29]两岸艺术家携手献艺 寻燕2018新品发布会在厦举行
- [ 12-29]第四届两岸国学文艺展演将在长泰文庙举行
- [ 12-29]余光中告别式今日举行 马英九及两岸文人齐聚送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