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文化自信为两岸共圆“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2017-12-05 08:18:45 肖春阳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还说,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无疑成了摆在两岸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以中华民族自信来阐发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两岸同胞的精神联结;依托中华文化自信迈向中华民族发展新境界,为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大陆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因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因根脉,也有兼收并蓄的胸襟与气度,中华民族能够几经曲折而不亡,正是拜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所赐。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对共同价值观的自我传承。今日之中国,不仅中华文化是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思想层面至日常生活,也都处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我们更因五千年流传不息的中华文明而屹立于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今日之中国人,有义务回应时代关切,在中华民族马上就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担负起文化自省与自新的时代之责,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奋勇前行。

二、大力厚植两岸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民进党当局自去年重新在台湾执政后,就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内涵,并在岛内或明或暗地展开了一系列各种形式的“去中国化”行为,直接造成过去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不复存在,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增添了更多变数。“台独”势力为何始终热衷于将自己的“事业”建立在摧毁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他们费尽心力删去中华文化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比例,删改文言文、减少语文课堂数……试图从台湾年轻一代人的意识中刨除中华文化的影响,皆因他们深知中华文化具有的独特吸引力,终将会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携手贡献心力的强大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人。幸运的是,虽然台湾人民经历了日据时期、遭到过欧风美雨的洗礼,但中华文化在台湾仍然得到了广泛传承。近30年来,虽然岛内不断上演政党轮替,民众政治认同也在不断变化,但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仍然是根深蒂固,不会因为执政党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调整。

面对“台独”分裂势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破坏,面对台湾一些民众政治认同的变化,两岸更应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寻找共同点,厚植共同文化价值观。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基础底蕴。党的十九大为大陆今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也愿意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共同进步。所以,中华文化“固本”与“开新”皆为摆在两岸同胞面前共同的重大课题,“中国梦”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好、运用好、发展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做好保护与传承,一方面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同时还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对内助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对外彰显中华风采与文化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