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记忆履痕—一个黄埔老兵的风雨人生》封面。(图片由罗吉元提供) 一个黄埔老兵的人生简历——我的父亲罗文治 作者:罗吉元(文字由罗吉元提供,为行文顺畅稍有改动。标题由编者拟定) 2012年2月,父亲临终前,神志稍有清醒时,念叨最多就是在台湾的亲人和同学,让人吃惊的是他甚至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在我们看来,台湾不了情、黄埔同学胞波情谊注定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情愫。 父亲,罗文治(原名罗定永)蒙古族, 生于1916年, 民革党员, 宁夏黄埔同学会第一届同学会理事, 第二届同学会副会长, 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 曾任宁夏黄埔同学会理事、宁夏中卫市黄埔同学联络组组长。2005年9月, 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 父亲出生在北京香山一个蒙古镶黄旗贵族家庭,其祖父升允(我的太祖)曾担任过陕甘总督。始建于1907(清光绪33年)年号称“天下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就是他任总督时修建完成的。父亲的大伯父札克丹(汉名罗寿松)曾留学德国,四品顶戴湖北牙厘局总办;二伯父扎拉芬(汉名罗寿恒),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又东渡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曾任清皇家禁卫军第三标标统。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父亲的家族也逐渐走向没落。 父亲在北京香山上完小学后,于1932年至1936年在北京志诚中学上学;1936年至1937年在北京的中国大学历史系上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成为流亡学生,逃离了北京。1937年秋在南京投笔从戎,加入保卫南京的宪兵部队,亲身经历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 经九死一生逃离了南京。1938年至1939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宣七队当宣传员,1939年9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校(成都)十七期三总队步科上学。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历任少尉排长、中尉排长、上尉连长、少校营长,经历和参加了“浙赣战役”等大小30余次对日寇的浴血奋战。1944年进入陆军大学广西桂林西南参谋班深造,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参与了对日寇的接收及战俘遣送工作。1948年任国民党108师324团中校团副,1949年秋和所在部队一起在福州向解放军投诚。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官第四团学习,1950年至1952年在北京市卫生工程局工作。1952年到1954年在宁夏文工团工作,1954年到1957年在中卫县干部业余学校和文教科工作。1958年被错误的打成“右派分子”后开除公职,自谋生活。父亲身陷众所周知的政治劫难长达20余年,1979年平反以后安排在中卫县文化馆工作至退休。1981年至1998年连续担任政协中卫县第四届至第八届委员,1988年至1996年担任中卫县侨联副主委。父亲的晚年及其丰富多彩,他退而不休,热忱不减,先后以一个民革老党员和宁夏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理事的身份,将参政议政、服务黄埔同学和致力两岸同胞交流作为学习及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与乐趣,并引以为荣,乐此不疲。 父亲一生命运多舛,他是抗日战争的参与者、国共内战的亲历者,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蒙难者,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受益者。同时,父亲的经历也是我们民族近百年历史的浓缩。 他老人家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日子里,忍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生活压力,与母亲一道生养哺育、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作为子女,身感父恩如山,父爱似海。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他带着对人生的无限眷恋、离开我们远行了。思绪至此,不胜痛惜。 |
相关阅读:
- [ 12-04]香港义工登记人数达128万 每6人就有1个是义工
- [ 12-04]国际货币:香港具充足条件应对各项经济及金融挑战
- [ 12-02]大桥、高铁、新口岸——三大跨境工程连通香港未来
- [ 12-01]香港特区廉政专员白韫六:反贪是一场“马拉松”
- [ 12-01]香港明年起换领新一代身份证 设九项防伪特征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