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台当局欲进一步开放“劳动移民”,台媒:何其荒唐!

2017-11-16 07:02: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分享到:

台当局“行政院”最近检讨岛内缺工、缺才问题,以产业缺工达23万人为由,考虑开放“劳动移民”。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台湾使用外劳成瘾严重,台当局不仅不检讨,却要进一步开放“劳动移民”,何其荒唐!企业界过度倚赖外劳的结果,已对台湾经济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台湾对于外籍劳工的倚赖,已到了过度耽溺而致竞争力弱化的地步。任意开放低阶劳工“移民”,不会提升台湾竞争力,只会对本土青年及中壮年就业造成更大的挤压,并埋下社会歧视及冲突的祸根。这形同饮鸩止渴,将带给台湾长期而不可测的经社伤害。

社论摘编如下:

台当局“行政院”最近检讨岛内缺工、缺才问题,以产业缺工达23万人为由,考虑开放“劳动移民”。台当局“政务委员”林万亿称,台当局将锁定新南向国家,研议计划性“移民”政策,以填补岛内缺乏的人力。这项政策,不仅未务实评估台湾接受新劳工“移民”的社会成熟度,且将恶化岛内青年就业低薪化的处境;若贸然实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20多年前台湾开放外籍劳工以来,产业界对移工的倚赖,就走上了不归路。一开始,台当局还信誓旦旦,要求总量要控制在30、40万人以下;但到了今年,外劳人数已高达65万人。若计入近10万逃逸外劳,及入岛后“非法”打工者,数字将更可观。日本人口是台湾地区的五倍,但雇用的外籍劳工仅100万人;韩国人口是台湾地区两倍,雇用外劳人数与台湾地区相当。由此看来,台湾使用外劳成瘾严重,台当局不仅不检讨,却要进一步开放劳动“移民”,何其荒唐!

企业界过度倚赖外劳的结果,已对台湾经济带来三个明显的不利影响。第一,是对台湾劳工的就业造成排挤,这对中年劳工及原住民劳工的冲击尤为显着;第二,是聘用大量低薪外劳的结果,造成岛内劳工的长期低薪化,这也是青年起薪22K发生“定锚效应”的元凶;第三,许多产业因安于廉价的替代劳力,而懈怠了升级和转型。

简言之,台湾对于外籍劳工的倚赖,已到了过度耽溺而致竞争力弱化的地步。如果台当局再开放低阶劳工的“移民”,不仅许多产业将不思寸进,台当局奢言提高劳工薪资的梦想,恐将没有实现之日。原因很简单:如果就业市场随时有一大批容易管理又价格低廉的外籍劳工可以替补上阵,相同品质的本土劳工如何有机会以较高待遇挤进市场?劳动力、薪资、就业、社会安全,这些因素原本环环相扣,台当局却一心想着廉价外劳,而不考虑岛内整体社会的人力资源及产业升级,这是聪明还是愚昧?

进一步看,世界各国和地区开放移民,无不以有助国家和地区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优先;反观台湾地区,台当局“行政院”却是要让供应农渔业及长照的低阶劳工先行,根本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多年来,各界高呼降低白领专业人才来台门槛,协助台湾产业研发,但台当局却迟无作为;如今,蔡台当局竟能一举跃向低阶蓝领开放“移民”,赖清德能否解说其中逻辑为何?

再说,台湾地区社会是否已准备好迎接大量的南洋“移民”,恐怕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近20年来,台湾因引进外籍配偶,从而产生了一个世代的“新台湾之子”;对于这些新住民及其子女,社会至今都难免持异样的眼光看待。其间主要原因之一,是民进党“福佬沙文主义”的心态太过强烈,无法平等对待其他外来或弱势族群,甚且不时加以贬抑。试想,对于共同生活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外省同胞,民进党都仍有异样眼光,要说台湾社会能迅即包容并接受“新南向”国家和地区的大批移民,岂非痴人说梦?再看台当局“政务委员”林万亿大砍“军公教”年金的重手,他为了缺工开放“新南向”国家和地区移民,又会如何相待?

台当局若担心逃逸外劳人数越来越多,应该从改善中介制度着手,设法减少中间剥削及各种不人道待遇,而不是用开放劳动“移民”来掩饰自己政策失效失灵之无能。任意开放低阶劳工“移民”,不会提升台湾竞争力,只会对本土青年及中壮年就业造成更大的挤压,并埋下社会歧视及冲突的祸根。这些,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冲突历历可鉴,唯独蔡当局看不到吗?

台当局“行政院”只对“新南向”国家和地区开放,难免是意识形态作祟,因而短视地拿“移民”政策去帮“新南向”促销。这形同饮鸩止渴,将带给台湾长期而不可测的经济社会伤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