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谁是台湾青年逐梦路上的“垫脚石”和“绊脚石”?

2017-09-06 09:15:03 刘欢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述评:谁是台湾青年逐梦路上的“垫脚石”和“绊脚石”?

新华社记者 刘欢

刚刚过去的暑期,台湾青年来大陆参观、实习等交流活动火热展开、精彩纷呈。大陆庞大而活跃的市场、友善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给“宝岛新生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从中触摸到了真实的大陆,更看见了可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台湾青年掀起赴大陆交流热潮的同时,民进党当局却逆流而动,罔顾民意,处心积虑地限缩两岸交流。对照大陆方面的支持、关心和台湾当局的设障、“关门”,在台湾青年的逐梦路上,谁在扮演“垫脚石”,谁又是“绊脚石”,一目了然。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也最渴望施展才华的机会,最需要实现抱负的舞台。大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令全球瞩目,自然也愈加受到有志台湾青年的关注,尤其是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热潮,激荡起愈来愈多台湾青年的追梦热忱。相较而言,民进党当局无心也无力提振台湾经济,使台湾青年陷于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双缺”的窘境。于是,人们看到为数众多的台湾年轻一代主动跨过海峡,寻梦大陆。

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显示,有高达8成的台湾上班族有意向外发展,大陆成为首选目的地。他们多数看中大陆“开创空间”大、能够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今年4月,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组团回台征才,提供800多个职位,现场则涌入上万人,显见台湾青年的“登陆”热情。

“大陆市场规模庞大,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也非常友善。”刚在2017第二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新创组荣获第一名的陈永维说,这些都是吸引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系台湾青年所需,大陆方面积极为他们来大陆求学、实习、就业、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具体落实优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政策宣示。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公布了一批新举措,包括:为解决台生在大陆高校就读和毕业后就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修改完善了有关规定;开放在大陆工作的台湾研究人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扩大台胞在大陆事业单位就业试点地域……

国台办去年出台有关规定,指导各地从创业启动资金、融资、办公场所使用等方面支持台湾青年在大陆实现梦想。国台办在各地授牌设立了53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共入驻或服务台资企业约1200家,吸引超过6000名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17000多名台湾青年参加基地或示范点组织的各类实习就业、创业创新交流活动。由两岸民间团体、企业等举办的相关活动近年来也是如火如荼,深受广大台湾青年的欢迎。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说,大陆方面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让台湾青年感到暖心、安心和舒心,“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幸福指数非常高”。

大陆方面诸多涉及台湾青年的政策举措,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第九届海峡论坛上表示,大陆将继续研究出台便利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措施,大方向是“就业领域更加宽泛、门槛更低,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

反观民进党当局,重返执政后仍顽固坚持意识形态迷思,不仅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局面,还不择手段为两岸往来制造障碍。岛内舆论和各界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排斥大陆市场、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只会使台湾经济和就业环境更趋恶化。有学者投书媒体指出,民进党当局提不出对青年有利的政策,又回避“九二共识”,导致台湾年轻一代看不到出路。

在梦想和梦魇之间如何抉择,通过跨越海峡的暑期实习之旅,许多台湾年轻人已经有了答案。“我看好大陆发展前景,未来很可能到北京或上海工作。”“实习让我对大陆的了解更全面深入,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友善,我将来会优先考虑来大陆发展。”“第二次来北京,感受到这里短短数年的发展变化,希望未来有机会在北京学习、工作。”……参加不同交流活动的台湾学生对记者说起感想,话语里充满兴奋与期待。

我们欣慰地看到,有志台湾青年正汇聚集结起来,站上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时代潮头。当前,中华民族正昂首迈向伟大复兴,两岸青年都不会缺席。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广大台湾年轻一代会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大陆同龄人携手投身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巨流之中,成就个人价值和共同梦想。我们也呼吁台湾当局呼应民心、顺应潮流,勿要继续做台湾青年圆梦的“绊脚石”和“拆台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