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友认为,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收获最多的15年,因为这让他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他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吴清友说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 显然,赚钱从来不是吴清友与诚品的终极目标。吴清友谈起创办诚品的初衷时曾说,想选择自己喜欢做,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并非只为赚钱的行业。多年后,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即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诚品也仍然举办和推动着艺文活动,让读者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这些才是诚品的初心。 所以诚品不只是一个买卖书籍的交易空间。吴清友深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人与空间及活动的互动。因此诚品以“场所”的精神出发,终极关怀的目标仍是读者。“场所”的概念让诚品跳脱出书店的格局,诚品可以是讲堂、电影院、咖啡厅、画廊、图书馆......吴清友说,诚品想要营造的空间气氛“是让每一个读者进来后,安顿心情的港口”。 秉承这样的理念,28岁的诚品已经成为台北的文化新地标。诚品书店从台湾走向香港及大陆,成为国际媒体多次报导肯定的华人文创品牌之一;2016年,大陆、台湾、香港到访诚品人次更创下高达2亿的新纪录,也推动了超过11万种华文作品流通。 诚品书店从一家书店发展成为一个涵盖诚品、诚品生活、诚品行旅、诚品物流、诚品艺文基金会等的大集团。吴清友希望在文化理想与经营现实间找到平衡,在2010年分割出2个主要事业体,其中诚品以书店、画廊、展演等文化事业为主;诚品生活则主导商场、餐旅、文创投资等。 这次,吴清友最终没能避开厄运,但他始终秉持的“无可救药的积极乐观主义”已经成就了生命的感动与精彩。斯人已逝,“诚品梦”长存。 (赵凤艳根据新华社、台湾《远见》杂志、联合新闻网、中时电子报报道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