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时政 > 正文

台海一周看台:机关算尽 自食恶果

2017-07-10 09:21: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分享到:

东南网7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上周五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史,海峡两岸民间举办了音乐会、油画展、研讨会等各种纪念活动。在岛内,中国国民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两场活动,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国民党主席当选人吴敦义出席了相关活动,以实际行动表明抗战历史不容抹灭。就连身体抱恙的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也于7日晚参加退伍军人组织的“七七抗战胜利”聚会,并呼吁大家都要牢记这一天,牢记抗战的血泪史。

与之相反,在这个重要的纪念日,民进党当局的反应却很冷。按照惯例,以往遇到“七七事变”逢五、逢十周年纪念日,台当局都会举办“七七抗战”纪念展,但今年民进党停办了展览,蔡英文7日当天也没有出席任何一个纪念抗战的活动。

事实上,这种冷漠早就有根可寻。民进党当局上台一年多来,淡化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取消“遥祭黄帝陵”、摘去孔子“万世师表”称谓、调整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脉络等举动,都暴露了其妄图“去中国化”的司马昭之心。

针对台当局一系列“去中国化”的行径,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95%的台湾人祖籍在大陆,台湾所使用的语言、依循的文化、习惯的风俗,都与大陆没有多大差别。在台湾生活的人当然是台湾人,但同时也是中国人,这两者完全没有冲突。坚持“去中国化”,只会让台湾内部分裂并减弱竞争力。

“去中国化”从表面上看是指两岸关系,但实质上影响的是台湾的下一代和台湾的未来。看透这一点,台湾学生团队近日在民进党中央党部前举行记者会,对民进党当局表达不满。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代表葛典育直言,台湾不应只是一个整天高喊族群撕裂的土地,当我们真的失去了所有,台湾年轻人只能做井底之蛙,民进党能够为台湾年轻人负责吗?台湾大学学生代表吕罄炜大声疾呼,台湾民众要的是和平发展的未来,我们要走一条真正能走的路,而不是嘴巴讲讲而已的路。

说一套做一套,是民进党惯用的伎俩。这一年多来,民进党当局一边说“维持现状”,一边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并频频做出“去中国化”的举动;一边高喊“最倾听民意、最会沟通”,一边却不顾民意强推“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计划”。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4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有86.3%的制造业和77.3%的非制造业表示,“一例一休”对公司营运或成本造成影响,主要影响层面为“劳动成本”与“工作人力调度”,总体有八成以上的业者对“一例一休”强烈不满。

在台湾立法机构,一直被喻为“钱坑”的“前瞻计划”5日获得通过。台当局下一步将以举借债务方式投资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4年时间,投资4200亿元新台币。岛内学者直言,此举是扭曲民意,是民进党谋求明年选举的政治工具。台湾《中时电子报》刊文指出,不要以为老百姓好骗,从“一例一休”到“年金改革”,再到“前瞻计划”,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进党所为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机关算尽,真是会自食恶果。上周,台湾今年大学招生结果揭晓,大陆学生名额减半,只有不足千人被录取。据台媒报道,大陆学生报名人数已连续3年下降,只剩下1906人,比起两年前的3572人,相当于腰斩。台媒称,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外界一直担忧大陆学生赴台数量会大幅下降,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令原本就生源枯竭的台湾高校“欲哭无泪”。有关人士表示,大陆学生锐减主要是由于台当局“三限六不”的歧视性政策仍未松绑,以及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低迷。

不同于台当局的故步自封,大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学习的便利政策,教育部门更于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学测成绩达到均标以上的台湾学生均可申请到大陆高校就读。这意味着,今后大陆将进一步扩大台湾学生的招生范围。

对此,岛内舆论指出,虽然两岸关系不佳,但大陆仍打开大门,扩招台湾学生;反观台湾,一方面不能公平对待大陆学生,导致大陆学生锐减,另一方面出台“新南向政策”招东南亚学生补充生源,却未见成效,加上“年金改革”砍掉教授退休金等荒谬举措,令台湾高校未来竞争力堪忧。民进党当局自以为步步为营,却步步作茧自缚,如若再一意孤行,不仅会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境地,也会将台湾的未来带向危险的深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