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绿营想删中国史 司马昭之心

2017-06-28 07:25:46 张亚中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香港中评社6月27日发表评论说,针对民进党当局将再翻修课纲“去中国化”,孙文学校总校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接受专访表示,民进党推出12年公共教育的历史课纲版本,根本是在消灭传统历史与文化,基本上就是汉奸的行为。

张亚中曾在马英九执政时期担任历史教科书审定委员,提出课纲微调版本,蔡英文去年520执政、潘文忠任台当局“教育部长”后宣布废止课纲微调版本。

根据日前曝光的台湾12年新课纲草案内容,将大减汉文化为主轴的资料性内容,必修从8学分减为6学分,尤其历史科将略古详今,重点放在台湾最近500年脉络,中国史将放在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

张亚中表示,12年公共教育的制度下,初中3年与高中3年算是连在一起的,未来普通高级中学的历史课纲,在初中时期会提清帝国统治及日本帝国统治,进了高中就只会介绍原住民、世界史、古代多元文明,清朝以前的中国史全没了,而且清朝只锁定在与台湾有关联的部分。

他指出,明末清初儒学家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里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以现在民主观念来看,亡国指的是朝代更迭,就是政府的改变;亡天下是指国家、政府改变外,有关文化、道德都换成另外一种价值体系,民族被摧毁,而台湾在太平洋战争以后“皇民化”,家庭把祖宗牌位拿掉,改信奉日本神社等,都是亡天下。

他说,清朝末年爱国诗人龚自珍也曾说过“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民族必先灭其文化”,所以民进党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要灭掉传统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基本上就是汉奸的行为,这种事根本令人难以接受。

张亚中表示,台湾的历史教科书经过几次重要变迁,最早是“本国史”与世界史,从李登辉开始到陈水扁,“本国史”分成中国史与台湾史两个部分。

张亚中表示,这次翻修的课纲只提中国和台湾发展有关的部分,包括明朝、三国时期都不谈,等于让台湾的年轻人完全对中国不认识,孔子、孟子一点关系都没有,等于把中华文化等同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摆在同一位阶上,把“中华民国”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等同于日本与东亚的关系。

他质疑,台湾跟东亚有什么关系?台湾跟韩国、菲律宾都没什么关系,所以说穿了,东亚的关系就是与日本的关系,表面上是说东亚史,其实是讲日本史。

他分析,民进党内现在分成三种,一是“台独”的民进党,主张“建国”、“脱中渐台”。二是“独台”的民进党,“借壳上市”,接受“中华民国”就是台湾。三是日本的民进党,希望“脱中入日”。蔡英文是介于“台独”与日本民进党之间;这三种民进党基本核心理念都是“一边一国”,所以如今想删掉中国史,根本是“司马昭之心”,实在太明显了。

他说,去年蔡英文上台,任命郑丽君当台当局“文化部长”、潘文忠当“教育部长”,两人都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潘文忠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废课纲微调,其实课纲微调并没有撼动“独台”史观的格局与架构,马英九只是做了一些弥补而已,例如慰安妇从自愿变成强迫、增加汉人来台的部分;如今拿掉中国史,成为不再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民进党又只会把少数民族当工具包装,往后台湾的文化就是一个没有根的多元文化。

该如何因应民进党执意推出去中国史的新课纲?

张亚中向分析三个面向,一是中国大陆会怎么看这事情?从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北京到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基本上都是防法理“台独”、政治“台独”;民进党也很清楚“台独”非常难成功,但在“台独党纲”之下又无法放弃,因此采取柔性“台独”,就是去历史、“去中国化”,随时间愈来愈久,台湾人对大陆认同愈来愈低,就增加大陆统一的成本与压力。

他表示,尤其2016年选举民进党大胜,“独”派认为有正当性,不顾两岸可能发生的危险,积极推动“台独”课纲,而蔡英文没有理由与正当性去阻挡,所以推动“台独”课纲是在“台独党纲”下必然的发展。他忧心,在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情况下,“武统论”的声音会不会更高涨?

其次,国民党要如何因应,这得看吴敦义怎么做?如果“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的修法都挡不下来,党产问题保不住、政治转型保不了、课纲这件事是否会引起老百姓特别关注,国民党有比较强的动机去改变?都是问题。

第三个面向是社会上的因应。张亚中表示,目前孙文学校正在编传统中华文化为史观的高中历史课本,希望在市场上推出,同时,也要呼吁社会,别再让课纲的问题困扰台湾的年轻学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