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探访台北迪化二O七博物馆:老屋的活化“磨”术 中新社台北5月22日电 题:探访台北迪化二O七博物馆:老屋的活化“磨”术 始建于18世纪50年代的大稻埕迪化街是台北市现存最完整、具历史意义的老街。闽南式、洋楼、现代主义及仿巴洛克式建筑幷呈,时代变迁在此留下痕迹。 南北货、药材批发商铺云集,今天这里仍是海内外旅人游览台北必访的地点。迪化二O七博物馆的名称源自门牌号——迪化街一段207号。 中新社记者21日走进这座前身为广和堂药铺、开幕仅一个多月的私人博物馆,色彩缤纷的磨石子作品中隐藏着属于上一世纪的台湾记忆。 “磨石子”是一种民间传统建筑工法,运用了铜条镶嵌技术和染色构图,上世纪60至80年代曾被大量运用于台湾民居与寺庙建筑中。随着时尚流变、工匠老去,这门技艺逐渐走向边缘。 建于1962年的广和堂药铺,因房屋中留存的精湛磨石子作品2009年被列为历史建筑。几经易手,破旧不堪的老屋2015年底由出生于香港、在台生活42年的陈国慈女士私人购入。14年前,正是她创办幷赞助转型的“台北故事馆”,开启了台湾个人认养古迹的先例。 “整修、防水、再打磨,空间再规划,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博物馆馆长华安绮告诉中新社记者。最戏剧化的是,房内电路还是建造之初的布置,只够点亮几盏灯泡、若干电风扇。炎夏里,工作人员只能在狭小空间就着风扇开会、作业。 整整一年后,房子才慢慢“活”过来。 “老屋最大的生命力就是随处可见的磨石子技艺,所以首展就展示这种工艺,唤醒大家曾经的生活记忆。”华安绮边说边带着记者细观这门艺术的美好之处。 彩色瓷砖外墙、特殊弧形立面,如今,三层高的老屋焕然一新,简洁的现代主义特色与周围仿巴洛克外观的街屋形成对比。骑楼地面上蜜蜂图案的磨石子作品,代表着制作中药丸不可缺少的蜂蜜;进到门内,地板上“老山高丽参”字样与图案,提醒这里作为一家中药铺的过往;登上二楼,地面葡萄造型搭配英文字母,传达了主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心愿。 全程参与了老屋修复、布展,华安绮告诉记者,团队搜集了全台15个县市、185件磨石子作品图案,从制作工艺、运用场所到生活记忆,在首展中一一展现;同时,结合展示现代文创作品中的磨石子技艺,助力老工艺的活化。 恰逢周日,台北市民林先生带着女儿无意中走进这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以前,老房子地板上就有这种鲜艳的图案,现在到处是瓷砖,就看不到了。”李先生指着磨石子样板图说。 一百多年前,大稻埕茶产业兴盛,一时成为全台最繁华的贸易中心,华、洋商行涌入,分布于迪化街沿线。如今,沿着窄窄的楼梯登上博物馆四楼露台,远眺淡水河岸,让人想起早年“一府、二鹿、三艋舺”时期,商贾云集、南北货集散的繁华胜景。华安绮透露,大稻埕往昔故事就是博物馆下一期展览的主题。 “保存这些老建筑,就是保存我们的共同记忆,也是替下一代保存他们的共同记忆。”开馆仪式上,陈国慈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初心。她希冀在这座小区型私人博物馆内,透过主题展览及多样艺文活动,诉说当地人文历史,让造访的游客更了解台湾历史文化之美。 陈国慈也期待,有更多人秉持着文化传承的心加入活化老屋的行列。 (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刘舒凌) |
相关阅读:
- [ 05-18]迎接博物馆日 走进“青铜王国”
- [ 05-17]私人博物馆路在何方? 参观须购票有人拔腿就走
- [ 05-15]欧洲博物馆再遭劫!镶嵌千余颗宝石珍贵皇冠失窃
- [ 05-10]德国博物馆珍贵钻石王冠失窃 价值1300万美元(图)
- [ 05-03]阿富汗赫拉特博物馆重新开放(组图)
- [ 04-27]青海最大民间博物馆开馆 神秘木质“坛城”亮相
- [ 04-26]杭州举办唐三彩精品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