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评论 > 正文

民进党培训青年“反中” 很可能被反噬

2017-03-23 07:47:49 陈桂清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三、民进党青训工作产生的政治影响

从政治影响看,民进党近年来的青年培训工作不仅为自身培养了众多青年骨干,发展了新生力量,储备了选战人才,而且通过对岛内青年群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培养了一批亲绿的青年群体与社运骨干,巩固和扩大了民进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为民进党输送大量青年骨干与政治新血

民进党大力培训青年群体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吸收了一批亲绿学生,并遴选出一批具有潜力的政治新人。在民进党内,“比较有远见的政治人物都喜欢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门为青年学生或社会团体中坚人士举办各种训练营、培训班,参加由党政团体或政治人物举办的训练班、营队等,都是被政治人物网罗的好机会”。从政党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这些活动网罗的青年人才,无论是党中央出面培训的人才,还是各派系独立培养的人才,都将是民进党未来一段时间延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民进党从这些参与培训的青年群体中遴选出优秀的骨干分子,然后有计划地进行培养锻炼,逐步安排他们担任“立委”助理、基金会实习生、智库研究人员、党务人员或辅选人员,然后再参选或担任县市议员、“立委”等公职,累积从政的经验,最终将其培养为民进党的未来之星。比如,“小英教育基金会”2014年、2015年举办的“政治最前线:青年政治工作实习计划”,就是培训后将学生送到非政府组织、民进党籍“立委”、议员办公室或竞选办公室进行政治实习。尽管这些参与政治实习的学生最终不一定留在民进党内,但正是这些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为民进党及时注入了众多年轻新血、培养了一批接班的人选。目前,陈水扁创办的“凯达格兰学校青年领袖营”就培养出台北市议员陈慈慧、高雄市议员陈政闻等人,谢长廷“新文化工作队”则培养出赵天麟、阮昭雄等谢系人马,新潮流系“春雨台湾新青年领袖营”培养的学生中,台中市议员陈世凯、高雄市议员李柏毅、何权峰等已崭露头角,其中陈世凯两次代表民进党竞选“立委”,进入民进党的接班梯队。

可预计,随着民进党全面执政,未来会有更多的青训营学员成为民进党新的政治人物。

不过,由于民进党的派系政治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党内各派系培养的人才大多“封闭性较强”,一般仅提供给各自派系的政治领袖及核心成员使用,只有在自己派系内部人才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将所培养的人“转让”给有需要的友好派系或像蔡英文这样具有跨派系色彩的政治领袖。

(二)成功培育一批亲绿社运骨干,催生“反服贸运动”等社会运动

2014年“反服贸运动”发生后,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在幕后操弄了这场社会运动,指出陈为廷、林飞帆、魏扬、赖品妤、傅伟哲等“反服贸运动”的骨干分子大多与蔡英文关系密切,或曾为“小英基金会”的实习生,或曾为蔡英文选举时的青年军,或为蔡英文核心幕僚的学生。事后尽管蔡英文方面矢口否认,但种种事实证明,“反服贸运动”的骨干分子不仅与蔡英文关系密切,甚至有多位核心成员参与过“小英基金会”举办的政治培训活动。

据岛内媒体报道,“反服贸运动”学生领袖之一的“民主斗阵”副召集人,后担任时代力量林昶佐“立委”竞选办公室主任的吴峥,就是通过“小英基金会”举办的政治培训活动走上社会运动与从政之路。“吴峥提到,他是在参加‘起造工作坊’时认识了女朋友赖品妤(民进党前‘立委’赖劲麟之女),也才因此在318当晚被找去参加行动”。在此之前,这位出身于外省家庭的台湾大学政治系学生“对于未来出路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参与社会运动也仅止于“跟同学游行完就回家”。因为结识出身于民进党政治家庭的赖品妤,参加“小英基金会”举办的政治培训活动后,才走上街头参与社会运动,继而投身政治,完成从学生到政治人的身份转变。从这个明显例子就可看出,民进党近年来有意识、有组织地培训青年人,已潜移默化改变了青年人对政治的态度,点燃了不少青年人的政治热情,并且通过这些行为成功培育出一批社运骨干,进而通过这些社运骨干,成功激发岛内“反国民党”、“仇中反中”的舆论氛围,点燃“反服贸运动”的“星星之火”,成为“反服贸运动”的主要“影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