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台湾青年谈大陆创业:这里承载着梦想和未来

2017-01-13 17:08:20 吴晓寒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台湾青年林国伟

  台湾青年林国伟。(林国伟供图)

中国台湾网1月13日讯 (记者 吴晓寒)北京、上海、山东,台湾青年林国伟一个月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奔波于大陆的诸多城市,与不同的人做着培训和项目推广,偶尔还要回台湾与研发团队碰面。像这样的工作状态,也是大多数台湾人在大陆创业的普遍日常。林国伟说来到大陆创业,最大的改变是常做“空中飞人”,两岸航班上承载着的,不仅是身体,还有他的梦想跟未来。

台大“学霸”闯北京,很真实、很新鲜

“清爽短发、框架眼镜、条纹衬衫”,初见面,林国伟身上自带的“理科男”气质确是很符合他台湾大学电机系“学霸”的人物设定。细聊后,这个爱听李健歌曲、泪点超低、看电影会哭、喜欢《海贼王》跟Tiffany蓝的1988年大男孩,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反差萌”。作为北京出题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林国伟既要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又兼任着活动组织者的职责,以举办各种奇怪的活动为乐,被评价为“言行举止中,带着一些斯文的气息,诚实来说是‘娘’”。他笑称,自己为娱乐大家而活。

“25-30岁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培养其所需要的能力。”幸运的是,林国伟正在做着自己所希望的事。2013年在老师的指导下,林国伟跟台湾大学的几个师兄弟一起创办了“出题优”云端实时互动系统。聊起自己的“宝贝”,他的眼神在发亮,“简单来说,我们是一个课堂互动软件,想要解决所有大学课堂遇到的问题,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更具互动与讨论的课堂”。发展至今,林国伟团队所做的项目已成为目前台湾大学使用率最高的软件,有超过一半的市占率,平台使用者35万人,过去产生1000万次互动。2016年,林国伟带着他的“骄傲”来到了大陆。

说起与大陆的缘分,2012-2013年在清华大学的交换生学习经验,让林国伟第一次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入的了解。“清华的学生好认真哦,有点被吓到”他坦言,教室每到下课就变成自习室,求学压力比较大。从最初的学习感悟,到日后生活中的交流体验,这一年时间的“亲密接触”,让他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大陆。“本以为会像传说中的比较落后、粗俗,后来觉得还好,两岸差异并不大。”林国伟感触最深的是,大陆的线上、信息化活动,尤其是金融方面比台湾成熟很多,“台湾到现在还没有第三方金融,才刚刚起步,而大陆在2012年的时候支付宝就已经比较流行了”。在大陆求学的这段经历,让林国伟看到了两岸正在发生的变化。

当林国伟再次来到大陆时,他说现在的生活比三年前更便利。饿了可以叫外卖、病了可以送药到家、买东西可以在网上选购、连按摩都可以上门服务,他调侃着,当年在清华上学时还会跟朋友相约一起去爬山、游玩,现在这么方便更适合“宅”了。“用这些APP习惯了,回台湾还会不自觉想叫车,拿起手机才发现没有”,像很多“台湾人在大陆”一样,林国伟的生活习惯也正在被慢慢改变。

陌生环境中最能慰藉人心、也是最直接的是家乡的味道。“本来以为吃的会不习惯,到这边发现到处都是台湾小吃。”林国伟谈起一件朋友约他吃饭、最后却吃台湾卤肉饭的趣事,大笑着说,“可能是想让我帮他品鉴一下味道如何”。在这个台湾大男孩心中,两岸的距离因熟悉的家乡味而更近了。“有趣的是,这边KTV比台湾便宜,但电影票就会很贵。”长期的大陆生活让林国伟看到,两岸在生活形态上会有一些小不同,但整体差异性却越来越小。“听说可以团购,下次我也试试看。”每一次新鲜的尝试,都是奇妙的。

创业路上的“幸运”二三事

“出题优”在台湾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为何还要来大陆发展?“因为这里有更大的市场、更好的未来”。2015年10月的一次机会,让林国伟的团队开始有了进军大陆的想法。通过一场两岸高校研讨会,他们发现大陆的教育需求也很强烈,尤其是校园信息化在很努力地在进行推广,“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接触后,我们发现这个时机蛮好的,市场前景也很大,所以第二年就过来了。”市场导向,是很多台湾创业团队选择来大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两岸创业环境有所不同,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后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快速的融入周遭,“接地气”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我们在台湾叫做‘Zuvio’,闽南语翻译过来就是‘趣味喔’,来到大陆后才改为‘出题优’。”林国伟说,台湾很喜欢用“高大上”的英文名字,而来大陆创业后发觉很不接地气,这也是他们做出的第一个改变。同时,选择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落地、与大陆青年合作创业也成为了他们在大陆发展的“锦囊妙计”。

“我们是在路上碰到的”,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创业公社”)台湾事务负责人郑博宇说,他与林国伟的缘分很奇妙,两个陌生人因为“乡音”而认识,碰巧彼此都在做着与“创业”相关的事情,一拍即合,“出题优”成为了首批入驻创业公社的台湾项目。作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创业公社希望可以成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的“中继站”,让他们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林国伟更称其为“家”,“进到这个空间就像台湾人回到故乡的感觉”。初来乍到,陌生的创业环境也让林国伟的团队有些“水土不服”,“大陆的市场很大,但竞争压力也非常大”,此时创业公社的存在让人倍感温暖。“他们会帮我们介绍一些投资者,资源对接也会尽可能给予帮助”,林国伟称这比“单打独斗”好太多。目前“出题优”已经跟大陆20多所高校进行合作试点,“拓展的速度跟我们来之前的规划较为一致”。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是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一门“必修课”,打好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在郑博宇看来,林国伟的团队很“有眼光”,台湾青年与大陆青年合作创业是明智之举。“我们公司的计划是产品研发在台湾,但市场营运一定是在大陆”,林国伟表示,两边习惯的市场推广模式不一样,包括看的广告、微信、H5等产品,“台湾没有H5,所以我根本不可能找一个台湾人在大陆做市场推广”。谈及与大陆青年合作的感受,林国伟说,“他们的积极性很强,有时候周末要加班,都会主动参与,这让我很感动。”。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我们团队的‘颜值担当’,实际上他是一个把控全局的人,非常重要。”大陆青年陈向东眼中的林国伟,更像是“披着狼皮的哈士奇”。工作中的缜密结合生活上的呆萌,与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台湾伙伴共同创业,陈向东称“很开心”。“我们工作中的磨合期很短,台湾伙伴想做的事情,也正是我想做的事情”,“志同道合”成为了两岸青年合作的最直接动力。陈向东表示,他和林国伟是最佳“互补拍档”,“有时你想出一个连自己都感动到的计划,国伟却能从实现角度将你拉回来”。两岸青年优势互补、协同合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舒适圈”外的“林氏”追求

“小确幸”是时下台湾流行的一种生活状态,台湾青年又是如何看待?相对于“小确幸”,林国伟更渴望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因为有“小确幸”的存在,大部分台湾人生活的还算开心,但同时导致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会走出去,“这样台湾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差,还蛮遗憾的”。所以,他踏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来大陆寻找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工作状态还蛮有挑战的,有点累,但是创业嘛,辛苦是应该的。”林国伟是一个“成功导向”的人,“我觉得做一些事情,得到一些成就感,是可以让我一直走下去的驱动力”。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他希望能做出很厉害的公司,缔造很多的就业率,这是他的“林氏”人生追求。“我希望10年后回头看,会觉得在大陆的创业生活是非常多彩多姿的,即使失败也不是问题,重点是每次失败有没有学到很多东西。”聊及此,他“认真的”说,“当然我还是希望10年后看到成功的自己”。

都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林国伟表示,现在自己尝到的这颗有点“酸中带甜”,甜的是项目已经在大陆落地,而酸却是来大陆之前有做一些心里建设,但真实的“竞争感”远比他想象的更强烈。“虽然没有因此而很受挫,但如果自己可以更早想到,可能会做出更好的决策,有些可惜。”谈及未来,他说“希望下一颗甜味更多一些”。

“台湾很小,但台湾人的抱负不能小”,在大陆创业的经历让林国伟更加透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来这边最大的收获是,整个格局跟想法会比台湾大很多,这是我在台湾办不到的事情,还蛮庆幸自己走出来的。”他建议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体验、感受,想来创业的朋友一定要提前了解这边的竞争者,做好“攻略”。正确看待付出与收获,不要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毕竟青春就是要敢拼、敢闯。

像众多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一样,林国伟一路走来同样有苦有甘、有挫败有成绩,但他在这里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好的自己、更远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愿意来大陆发展。

林国伟不是第一个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更多的“林国伟”将会出现。与其徘徊在原地走一条熟路,不如奔跑去远方看更广阔的世界,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不一样的“你”。就像林国伟喜欢的歌手唱的那样,“我是为你而来,不在乎穿越绵绵山脉”。(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