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一个职业分工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二三流”学生的“无奈选择”。于是,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技工难求的局面,许多学生宁做“小白领”,也不做“大蓝领”。面对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如何打破传统观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话题。
自2009年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启动以来,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两岸专家学者的共识。目前,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交流合作成果?两岸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特邀嘉宾:
廖庆荣 台湾科技大学校长
陈金建 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童 昕 福建工程学院校长
姚立德 台北科技大学校长
职业教育并非“二流教育”
听涛君:曾经许多人将职业教育视为“二流教育”,作为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备胎”之选。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对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增大,两岸不少职业教育院校受到瞩目,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也步入快车道。请问各位闽台两地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目前交流与合作的情况如何?
廖庆荣:在台湾,职业教育被称为技职教育。目前,台湾的职业教育学制已形成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等一连串体系。这种学制让技职学生有机会获取本科、研究生学历,甚至获得博士学位。台湾科技大学是台湾第一所技职教育高等院校,可招收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毕业生最终都进入上市公司就业,承担研发任务。因此,好的职业教育不输普通高等教育,甚至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
陈金建:福建现有高职院校51所、中职学校217所,培养了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有七成多的高职毕业生和绝大多数的中职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服务,成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近年来,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步入快车道。特别是,大陆首个与台湾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的出台,更是激发了两岸大学生协同创新与来闽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两岸高校还合作设立了4个闽台师资联合培养中心、7个闽台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训基地。
童昕:从2009年11月起,福建工程学院就开始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5所台湾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我们合作开设本科专业14个,现有在校生2289人。
就业市场香饽饽咋样炼成
听涛君:尽管当前就业市场更为青睐应用型人才,但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除了个人努力外,最关键的是师资力量。当前,两岸职业教育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有哪些特色?闽台两地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又有哪些合作成果?
廖庆荣:2005年起,台湾推出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要求技职学校须具备一定比例的业界师资,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掌握产业脉动,增强课程实战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台湾科技大学对教师评鉴、升等体系进行了改革,摒弃以往以技术报告参评职称的做法。这样,原先倾向于学术研究的老师,就开始热衷于产学合作,注重推行实务课程。
童昕: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目前,我们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5所台湾院校合作,邀请台湾“双师型”教授来校任教,负责57门课程的教学。此外,我们已有13个闽台合作专业,分别与川捷物流公司、创天网络、泰得电子等30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此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姚立德:我们学校的教学除基础课程外,也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实务研究及产学合作。如学生大一时需要在实训中心实训1800小时,大二、大三、大四则由学校介绍到相关产业工作,晚上回来上课。大四时,还要回到实训中心再接受800个小时的训练。此外,我们还要求负责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师需具备3年以上与业界合作的经验,并采取师生和业界专家共组团队研究等方式,培养实战型人才。
合力打通职校学生上升通道
听涛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还要让职校学生有上升的通道和机会。今后,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可有作为空间?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陈金建:职校毕业生一开始可能在基层岗位工作,但如果职业院校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教授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以及创新创业精神,那么他们也可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甚至院士。根据有关规划,福建省正多管齐下,力推职业教育现代化。如,引进台湾优秀师资、建立现代职教集团、推动现代学徒制等,努力为职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争取到2020年,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高职毕业生比例达到15%、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要达到30%。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学分互认、相互转学试点等等,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选择机会。
廖庆荣: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感,最有效的途径是从资源投入和政策导向入手。我建议,在排名前3名的大学里,培育1所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一流大学;在排名前10名的大学里,则培育3所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一流大学。只有设立职业教育名校,让职校生拥有学业上升通道,才能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童昕:职业教育应当是一种“务实致用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技术,更要让学生学到产业知识。在这一方面,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今后,除了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引进台湾优秀师资力量,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台交流研修。同时,借鉴台湾职业教育从专科到博士的完整体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此外,两岸可以一起探索如何建立两岸高校间的“双联学制”,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网友微评
@健康_29753:当前,民办职校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少数民办职校依靠多年发展积累,形成品牌效应;一些低质办学机构依靠买卖生源生存,无力提高办学质量,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民办职教市场的整顿清理,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通过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民办职业学校进行评估,淘劣奖优。
@红太阳_43960:目前很多职业教育学校都在“升级”,但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都存在问题,导致招不满学生,招来的学生则不少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两岸快乐使者:政府和社会应消除职校毕业生在薪资、职称、职务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待遇,给予职校生和本科生同台竞争的机会。
@月圆大海流:互联网职业教育迎风口,新兴模式发展迅速。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传统线下职业教育模式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大晴天_54402:台湾高等院校中有一半左右是科技大学,如今因生源缺少,不少院校将面临兼并、倒闭的风险。此时,可以引入台湾优秀的师资队伍,推动两岸职业教育发展。
记者点评
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然而,这所谓的“一技之长”,也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只有“专”与“精”兼备才能称得上“长”。因此,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当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方面,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另一方面,要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摒弃以往那种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改变“在黑板上种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现象,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及实践结合得更紧密,这也更符合当前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当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改变职业院校“低人一等”的传统形象。这就要求,不仅要打破过去重点院校“掐尖”、职业院校“掐尾”的招生体制,还要在选人用人上,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培育上,给予平等对待,甚至给予倾斜性的扶持与帮助。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日臻完善。我们期待,未来职业教育不再只有专科、本科,还能培养硕士、博士,让职校学生拥有更多的上升通道和机会,让成为蓝领变成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