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用“洪荒之力”拿下文化总会目的恐不单纯(图片来源:联合新闻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23日报道,民进党当局和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之间的纷争,昨天(22日)暂告一段落。刘兆玄当日宣布,即刻离任会长,从即日起不再上班,也不再过问文化总会所有运作与业务。 刘兆玄表示,原本希望依照“人民团体法”,选出一个好的文化人接任新会长,但事发至今,让他觉得这个希望已经幻灭,“因此我不再玩下去了”,“后会有期”。 虽然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的纷争,在刘兆玄宣布“不再玩了”之后落幕。不过,联合新闻网2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后续的问题才刚刚开始,不是结束。 文章称,回顾民进党和刘兆玄的交锋过程,可说各有立场。但毫无疑问的是,双方都用了政治方式在角力,让这个挂着“文化”为名的单位,赤裸裸地把其本质摊开给社会大众看:这就是一个“政治”组织。 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黄重谚的一句“不是叫做上官鼎,就是文化人”,正是对政治力介入的最佳写照。 文章也质疑,刘兆玄以“上官鼎”为名写武侠小说,被执政者拿来说嘴,外界评价不一。但忙着要接任的蔡英文,确也与文化扯不上太多关系。那么并非文化人的蔡英文,挟领导人之尊,要取得会长的头衔,意欲为何? 上一次民进党执政,陈水扁曾把“中华文化总会”大费周章地改名为“国家文化总会”。取得这个组织的主导权,若是为了“去中华化”,这当然是不少会中人的疑虑,假如蔡当局的真正目的是如此,当然也就大可不必了。 此外,岛内也有声音指,刘兆玄担任会长期间,以“中华文化”之名,与大陆文化、政治界颇有往来,蔡英文在两岸关系“急冻”的此时,是否有循此“文化小径”,开辟两岸的“第三轨道”?甚至已有人揣测,内定秘书长林锦昌即身负此一重任。 文章称,假如真是如此,那么蔡当局亟欲拿下“中华文化总会”,并非无据。只是这么一来,机构的政治色彩恐怕更浓了,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当两岸交往的大前提不存在,以文化作为“第三轨”是不是走得通,也得打上个大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