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1月23日电(记者康淼 邰晓安 刘姝君)围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战略定位,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对台优势,不断创新两岸合作机制,在推动两岸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先行先试,对台合作新窗口的作用逐渐显现。 投资更便利 老台企迎来新机遇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郑德汐在闽工作生活已26年。作为较早赴大陆投资的台商,郑德汐近两年又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台湾是国际货物空运转海运的重要枢纽,闽台之间的地缘优势可大大降低台湾中转国际货物的时间成本和费用。”郑德汐举例说,国际货物从台湾桃园机场转运到福建自贸区,要比此前其他路线的转运费用少两三成,时间更是控制在24小时之内。 郑德汐表示,过去受制于各种因素,台湾转运大陆的国际货物往往绕开福建走。在福建自贸区成立之后,通关便利化等相关政策措施的施行,使得闽台地缘优势开始显现。食品贸易原是郑德汐的主营业务,如今借助自贸区优势,郑德汐在福州自贸片区投资发展物流业,去年公司物流业务增长逾三成。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是福建自贸区最大特色和主要使命,特别是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形成对台资台企独特的吸引力。 据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自贸区先后推出30多项对台贸易便利化措施,其中简化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手续等创新举措,被海关总署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区;福建自贸区还率先采信台湾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认证结果,对台湾食品实施快速验放模式,对台湾水果“先验放后报关、先上架后抽检”,对台湾水产品免于提供台湾官方检测证书。商务部研究院调研认为,这是目前最便利的台湾产品通关模式。 准入更开放 新台企抢占新市场 台湾长隆是首家进驻福建自贸区从事人力资源及职业教育的企业,从去年9月落户以来,已为各类企业推荐60位就业人才(其中台湾人才40余人),为福建省内的相关院校37位教师提供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台湾在职业教育方面有一定优势,大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长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监徐豪成说,公司很早就关注大陆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自贸区相关政策放开后,他们马上就来申请注册。“未来希望我们能够建立以福建自贸区为核心,辐射整个大陆的职业技能培训网。”徐豪成说。 自去年4月设立以来,福建自贸区对台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吸引众多新台企抢占先机。目前自贸区开放已拓展到医疗、教育、建筑、设计、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领域,截至8月底,新增台资企业1182家,合同台资金额31.51亿美元。 拥有台资背景的驴妈妈(福州)国际旅行社,自今年3月运营以来,已接待闽籍游客赴台旅游4000余人。董事长简新锋说,在自贸区注册即可享受到先行先试的政策,抢先进入台湾旅游市场。 福建自贸区还大力发展对台离岸金融业务,厦门片区以跨海峡人民币清算为突破口,设计了“两岸货币合作平台”发展路线图。自贸区还在全国首创设立两岸征信查询系统。 往来更便捷 打造台胞第二家园 作为对台窗口,福建自贸区深层次对台合作还需要更加便捷的往来新通道。为此,自贸区围绕两岸人员往来便利化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福建自贸区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和试点签发电子台胞证政策;台车入闽启动实施并进入常态化,台湾入闽机动车只需1个工作日,即可办好机动车临时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 平潭101商城是福建自贸区首批落地的台企之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金继先表示,入境免签注、台车可入闽、台胞可贷款购房……一年多来,台胞在自贸区生活的便利化程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台车通过平潭澳前码头直接办理入关手续,前后总共可停留6个月,省内畅行无阻,这对台商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便利。”金继先表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大陆,自贸区已成为第二个家。今年,他还加入平潭两岸职工交流中心做志愿者,为台胞做好服务对接工作。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平潭两岸职工交流中心已接待前来考察的台胞300余人次。 为吸引更多台湾青年过来创业就业,福建自贸区还在3个片区搭建好两岸青创基地等就业创业平台。福州片区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投入运营仅3个月已爆满,引进台资企业88家。在青创基地,台湾青年创业者可以个体工商户或公司形式进驻,并将获得开办补助、住房补贴、租金补贴、贷款担保补贴等支持。 “自贸区建设得相当漂亮,等三甲医院和国际化学校再配套上来,这里就更加国际化,更有吸引力。”台商丁原杰对福建自贸区的未来充满期待。 |
相关阅读:
- [ 11-23]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年各项创新之举激活市场活力
- [ 11-23]央行上海总部:支持自贸区开展跨境股权投资业务
- [ 11-23]上海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启动
- [ 11-23]自贸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福建深度国际化
- [ 11-22]福建检验检疫7项举措入选福建自贸区第八批创新举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