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闽台往来 > 正文

让创新赋能农业——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侧记

2016-11-21 07:59: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游客在观赏兰花。本报通讯员 郭碧燕

游客们在海洋生态鱼缸前拍照。本报通讯员 郭碧燕

东南网1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黄如飞 张辉 郑长辉) 18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农业博览会·第十八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开幕。境内外12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超过200家。作为农业领域久负盛名的展会,农博会·花博会不仅为看客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更呈现了当前农业的最新成果,从中可以窥见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动向。

眼下,生态农业、食品安全、三产融合等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新议题。现代农业的转型,离不开技术力量保驾护航。本届农博会·花博会展示了农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它们正从生产源头、消费模式、产业附加值等方面,改造着传统农业。

看得见“舌尖上的安全”

漳州宝妈邓敏莎是个食品安全控。她希望自家宝宝吃到的每一口食物都安全可靠,“可食品安全看不见摸不着”,邓敏莎说,尽管市面上不少农产品贴上二维码,标榜可追溯,但扫出来的信息有限,“更多是个噱头”。

不过,在展会现场,邓敏莎终于追溯到了一批芥菜的完整履历。“9月30日,以灌溉的形式施用碳铵;10月19日,以撒肥的形式施用阿康复合肥。”这份履历不仅包括完整的农事记录,还包含了上市前的检测报告。通过扫描二维码,邓敏莎还查看到了基地的实时生产画面。

这批芥菜源自漳州市绿港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去年,绿港园与本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服务商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了全套可追溯系统。后者为其量身打造了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并记录大棚内农作物的生产信息,并同步到可追溯平台。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一棵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经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今年农博会·花博会重点关注的议题,现场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展区。通过技术创新,让“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是漳州推动农产品安全的举措之一。当前,漳州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农资监管平台信息两个平台,全市35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与190家农资企业被纳入监管范围。

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诉求,催生了本地一批可追溯服务商的成长。思特公司正是其中代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创新电子信息大赛上,思特公司申报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项目斩获第七名。目前,该公司已能够为蔬果、茶叶、食用菌、禽畜、水产等种养企业,提供全套可追溯技术解决方案。产地环境、农资使用、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信息都能通过扫码获知。

“可追溯技术,让消费过程透明可靠,企业因此更有动力加强自我质量把控,并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政府监管则更有的放矢。”思特公司项目经理何旭表示,当前省内外已有百家企业引入这套系统,未来将与官方合作,构建更为广泛的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现代农业新生态

可追溯体系,仅仅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监督手段。农产品安全的实现,还有赖于革新传统的生产模式。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用药,不仅让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更让农业生态不堪重负。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是本届农博会·花博会的又一关键词。

漳州绿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积极实践者。不久前,该企业引入了一套利用驯化熊峰进行作物授粉的技术。“授粉工作由熊蜂完成,可将人从烦琐的人工激素点花中解放出来,每只熊峰每天的授粉量最高可达5000朵,且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避免因为激素使用不当造成的空心果实,产量可增加10%以上。”漳州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林锦辉表示,更重要的是,用熊峰授粉取代激素授粉,能够有效减少激素造成的污染,保证农产品与生态环境的安全环保。

除了熊峰,更多的蜂种被运用到生物防治中。丽蚜小蜂,可在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虫害上寄生并吸取体液,致其死亡。每只丽蚜小蜂可寄生120多只粉虱若虫;赤眼蜂则被运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通过在害虫卵内产卵,卵化后取食害虫卵液,杀死寄主卵。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主推昆虫信息素诱虫技术。旗下产品果实蝇诱捕器、甘蓝夜蛾诱捕器等新产品亮相本届展会。10年前,被业内称为“昆虫哥”的漳州新农人林志平开始从事这项技术研发,之后被著名的褚橙生产基地引用。如今,林志平基于这套生物防治技术倡导的“保护生态,再造乡土”的理念被大批本土新农人认可,平和蜜柚基地、南靖生态茶基地,都能见到昆虫信息素捕虫器的身影。

与此同时,各类新型环保肥料也在农博会·花博会上亮相。枯草芽胞杆菌能够在作物表面快速定植和繁殖,通过占领生态位起到“贴身保护”作物,减少病菌侵染的作用,而且可将土壤中的无效磷转化为作物吸收的有效磷,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近年来,漳州正大力开展水果、茶叶和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核心示范区面积超过5000亩,推广生物防治面积5万多亩次,完成绿色防控推广面积近20万亩。

拓展农业产业链

“一条虾60亿元。”这是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博览会上展示的数据。

对虾是漳州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5年,全市对虾产业的年产值超过60亿元。这得益于全产业链开发,让对虾产业的附加值一路水涨船高。以对虾壳等下脚料进行高值化利用为例,漳州的对虾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开发利用为甲壳素海洋生物制品、水产饲料系列产品等,产值近亿元。

泉州人王永明同样是“变废为宝”的践行者。“我们将牡蛎壳经高温保护性焙烧工艺生产出的土壤调理剂,能够增加土壤有效钙含量、钝化镉等重金属,中和酸性土壤。”去年,王永明的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诏安县。诏安有全省最大的牡蛎吊养基地,年产超8万吨牡蛎壳。王永明的这套技术,不仅帮助消化当地海量牡蛎壳,还能为受损土壤提供全套修复解决方案。目前,玛塔已经在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建立了土壤修复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质土壤调理剂产销基地。

除了技术支撑,融入新的业态,也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年的农博会·花博会新设“花样漳州·美丽乡村”展区,现场推介“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游”。

张学明是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最早经营乡村游的新农人之一。他的明煌专业合作社拥有1600多亩枇杷种植基地。但近年来枇杷市场的不景气,让张学明考虑转型。赴台湾考察乡村游的经历,让他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台湾乡村为农业种养植入文创元素,融入旅游业态,并通过精细化服务,让农业拥有更多形态。”去年,张学明为自家的枇杷园引入认养模式,并在枇杷园内修建观光木栈道与外立面改造,以此吸引游客进行农事体验,观赏乌山风光。今年“十一”期间,他的枇杷园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特色伴手礼“枇杷蛋”最多的一天卖出了3000多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