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湾社会 > 正文

《幌马车之歌续曲》在台出版 讲述“白色恐怖”受难者悲歌

2016-10-14 07:19:21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台北10月13日电(记者赵博 李凯) “10月14日是钟浩东、李苍降等人牺牲的日子。今天我们相聚在二二八纪念馆,希望借此向他们表达哀思和敬意。”台湾著名作家蓝博洲13日下午在纪实文学作品《幌马车之歌续曲》新书发布会上说。

矢志“将台湾民众爱国史的真相一一出土”的蓝博洲在完成经年累月的调查采访等工作后,于1988年通过报告文学《幌马车之歌》,“将钟浩东的生命史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呈现出来”,在岛内引起轰动,其中部分情节还被著名导演侯孝贤融入其代表作《悲情城市》以及《好男好女》。

此后数十年间,蓝博洲以钟浩东所涉的“基隆中学《光明报》事件”为脉络,掇拾事件幸存者的证词并反复查证史料,重现了李苍降、蓝明谷、邱连球等3位充满共产主义理想与热情的台湾青年站在历史岔口,用青春反复思索台湾未来,将之具体实践并为此殉难的过程。

来自抗日家族芦洲李家的李苍降,日据时代曾因阅读反日书籍入狱5年,光复后前往大陆求学,并从此关注台湾政治现实与未来。对文学怀有抱负的蓝明谷在战争期间前往大陆,目睹了国民政府的种种劣迹,从而对台湾政局产生另种思考与憧憬。出身屏东的邱连球则是热爱乡土的农运斗士,“二二八事件”后在失望之余投入了更积极的政治改革道路。

“瘖哑了数十年后,他们的理想才得以在台湾社会公开。这一次,未尽的幌马车之歌要唱出他们的青春之歌。”蓝博洲在书中写道,发掘“白色恐怖”历史,并不是要挑起仇恨,而是“要重新认识因为恐怖统治而荒芜了40年的那段在台湾战后激荡过的风雷”。

书中3位主人公的亲属、“白色恐怖”受难幸存者代表,以及岛内统派人士和两岸媒体约50人参加了新书发布会。李苍降的遗腹女李素慧说,铭记父辈的最好方式就是挥别悲伤、远离怨恨,继承他们的遗志,共同创造和平、安乐的社会。

蓝博洲好友侯孝贤也来到发布会现场。他说,“白色恐怖”时代对台湾影响深远,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历史真相,相信蓝博洲的作品能够帮助人们厘清事实。“影像比文字更易被公众接受,所以,我会坚持将《幌马车之歌》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动人的故事”。

因大学时受到台湾左翼作家的影响,蓝博洲从投身写作事业起,始终致力挖掘由于政治禁忌而被台湾社会视若无睹的“白色恐怖”受难者历史,著有《寻找祖国三千里》《台共党人的悲歌》等作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