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0月13日电(记者尚昊) 词坛泰斗庄奴日前在重庆去世,这位常被誉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留下了《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一首首华语歌曲的经典。 95岁的庄奴辞世的消息传来,远在距离重庆1700多公里以外的厦门,《台海》杂志社的记者年月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心里虽有准备,但得知老师与世长辞的消息后,还是一下子懵了。”年月说。 一起在闽南小城参观骑楼,一起在海边村落采风,一起在鼓浪屿上欣赏中秋之月,一起在海峡论坛的会场上交流探讨……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年月曾屡次采访庄奴,并与之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在年月的讲述下,庄奴先生的几段两岸往事浮出水面。 一首歌曲 年月回忆说,2005年中秋节,庄奴飞到厦门。夜幕降临,海面微光,鼓浪屿渐渐安静下来,庄奴行走在岛上的小巷中。 “你看,月亮还没上来,我却先醉了!”——庄奴对身边的年月感慨道。在月色里,庄奴突然有点黯然,他想起了自己的“搭档”邓丽君。 “我把月光当纸,把情感写在了纸上。”神伤之余,庄奴朗诵起一首新歌词,“厦门一个月亮,金门一个月亮,两地举首遥望,同是一个月亮……”他的新作品《一个月亮》由此诞生。 也是在这一天,庄奴想到与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金门,有感而发,写下了后来流传于海峡两岸的《两个门儿门对门》。 “叶落归根是先生几十年不变的心愿,他的许多歌曲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怀。先生的作品都随心而发,真心而就。”《问明月》《月光柬》《回家团圆》《还乡》……谈起庄奴创作的这一首首歌曲,年月再也熟悉不过。 人已去,歌犹在。 一场释怀 年月至今还记得2006年在厦门环岛路的一次采访,那次采访的主题是“握手”。 握手的两个人是庄奴和连云山——前者曾是金门炮战中的国民党军方《精忠报》在金门的战地记者,后者曾是当时《人民日报》在厦门的战地记者。穿越近半个世纪的风云,两人在厦门环岛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牌子下,携手相望金门。 “那时的庄奴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年月回忆起这次采访。 对于在金门的战地记者这一经历,庄奴很少对人提及。 “先生已经记不得在金门都进行了什么报道,但他说,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是一种耻辱。这是他不愿意回忆的一段经历。”年月说。 时光荏苒,那场跨越海峡和时空的相见得以让庄奴释怀,卸去压在自己心中已久的包袱。那场握手的日子是冬至,在这一海峡两岸共同的传统节日里,老哥俩一人吃了一碗汤圆。 “当时,随波逐流;现在,噩梦初醒。”彼时的庄奴这样说。 “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往后看,不堪回首,大家都要往前看’。”年月说。 一段爱情 庄奴的一首歌曲《甜蜜蜜》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于年月而言,庄奴和第二任妻子邹麟跨越海峡的爱情也是她回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生和邹阿姨1992年结婚,在多次的采访中,邹阿姨始终陪伴在先生的身边。”年月回忆说。 一起在鼓浪屿的街道上行走,一起品尝闽南美食,一起阅读图书聆听音乐……得益于采访所提供的机会,年月一次又一次地和这两位跨海峡伴侣交流,见证了他们历久弥坚的感情。 “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好缺少的手杖,这辈子有了你,才懂得竖起来脊梁,挺起胸膛。”庄奴写了这首歌曲送给邹麟。 “邹阿姨比先生小23岁,但我却总觉得她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先生。如果说先生其他歌曲中的‘你’是一个意向的话,那么《手杖》这首歌中的你却毫无疑问指的就是邹阿姨。”年月回忆说。 作为两岸婚姻家庭的当事人,多年来,庄奴也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岸的文化交流。2012年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上,庄奴参加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分享跨海峡婚姻的幸福与辛酸。 “千古人间事,都在姻缘中”“祝愿两岸婚姻向好发展”——彼时的庄奴这样寄语,收获了会场的阵阵掌声。 |
相关阅读:
- [ 10-13]歌迷送别庄奴 陆续赴告别会悼念
- [ 10-13]庄奴独子忆父亲:“词坛泰斗”亦是“老顽童”
- [ 10-13]邓丽君兄长追忆庄奴:“人如其词,温馨隽永”
- [ 10-13]“太美” ——纪“词人”庄奴
- [ 10-12]国台办:人已逝歌永存 希望庄奴老人一路走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