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9月30日淮安讯 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配套建设倾力服务台企 一是配套完善 环境宜居 行走开发区,感受到的是配套完善,环境宜居。 道路通达,“十二五”期间,新增道路165公里。建成了通甫路跨京杭大运河桥、徐杨路跨新长铁路大桥、枚皋路下穿新长铁路立交工程、开发大道、鸿海路广州路跨茭陵引河桥等一大批重点交通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绿色生态,创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2013年国家发改委授牌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完成污水处理厂、板闸干渠、迎宾大道中分带景观提升、徐杨公园等生态工程,新增各类生态绿地84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5.5亿元。截至2015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9%。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0.258千克/万元,比2011年下降25%;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为0.34千克/万元,比2011年下降35.8%。 民生改善,“十二五”期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验收、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验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综合考核排名不断前移;先后承办省十八运曲棍球比赛、幼儿体操比赛等国家、省级精品赛事,创造了十八运金牌总数九县区第一的佳绩;人口计生工作亮点纷呈,“青春驿站”被命名为“中国·淮安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列为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已建成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彰显服务成效;着力推进社区综合改革,打造“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体系,先后有6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配套出色,龙宫大白鲸世界项目推进有力,室外欢乐世界已建成运营,并成功入选江苏省十大新景区和十大旅游新线路。此外,开发区还不断提升业态优化的商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配套。 环境宜居,以“五城同创”为总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昼有氛围、夜有气息,住有宜居、游有佳景,管有手段、理有思路,城有档次、市有秩序”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加速形成。 二是载体丰富 ?功能宜商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成功创成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国”字号、“省”字号特色园区,欧美、日资、韩资三大国别园区建设成效初显,园区形象、发展环境不断改进。 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进出区货值120亿美元、保税物流额5.3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2万个标准集装箱,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20%、25%和30%;获批江苏省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国际合作示范区。2016年,综保区紧紧围绕“江北争第一、大陆创一流”总目标,按照“功能完善、优势放大、业态丰富、形象提升、管理优化”的工作思路,聚焦“重大项目落户、功能平台完善、政策优势放大、整体形象提升、财税征收强化、监管体制创新”六大重点,通过狠抓目标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等措施,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功能平台打造、配套设施建设、财税征收等重点工作。 留学人员创业园领军人才集聚数居全省同类园区前列,占全市四分之一;成功打造“一广场两中心五平台”,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及“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领域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科教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研发机构17家,累计培养应用型人才8万多人,为开发区及全市输送2万多人;智慧谷一期18.5万平方米科研载体即将投入运营,科技广场、创意设计产业园渐成规模。 软件园招引企业超400个,其中销售超千万元企业31个、年纳税超百万元企业21个,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省级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首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今年以来,成功获批“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以及省级“企企通”示范园区,成功推动入园企业民福康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空港产业园具备航空、高铁、水运、高速公路立体的交通资源,拥有一类航空口岸平台和1.57平方公里国家级综保区平台等资源。招引乐天玛特低温中心、麦道通航、东方航空苏北基地等项目25个,获批“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逐步打造区域临空经济新格局。2016年,正紧紧围绕“创新突破年”工作主题,牢牢把握“站排头、求突破、提质效、谋跨越”工作基调,聚焦“改革、招商、项目、财税、载体、民生”六大重点,统筹推进空港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园区建设、财税金融等各项工作。 三是招才引智 ?活力宜业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智慧谷是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重大平台。 今年以来,科教产业园创新服务机制,助推产业发展。智慧谷一期工程的A区内部装修完成工作量的80%以上,外部配套基本完成。B区外配套的硬化已经完成,内部装修完成50%。智慧谷餐厅已经运营,公寓楼正在配套生活电器和家具。智慧谷科研实验楼(A2)建成,物理空间交付到位。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对接市人才办、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开展项目申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技服务、项目产业化等工作,推动产学研对接,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做好入驻研发机构服务工作。已有上海交大苏北研究院、清华淮安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南农淮安研究院等14家机构搬迁入驻智慧谷。协助研发机构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1项,新增科研人员15人,新增研发中心1个(肿瘤精准医疗创新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全省开发区排名从2010年的76名跃升至2014年第18名,前进58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值迅速增长。“十二五”末,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户,“两站三中心”30个。高新技术成果日益显著。授权各类专利3000个,企业研发(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61%。产学研签约项目200项,实施率在90%以上。高新技术人才加速集聚。共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91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人,省333人才17人,省双创人才25人,省博士计划16人,市双创人才5人,市淮上英才领军人才13人。 “十三五”时期,开发区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增添动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切实加大创新驱动投入、抓好创新驱动载体、做强创新驱动核心引擎,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动力。 深化科技创新。围绕政策、创意、人才、资金、技术、平台等全方位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高级要素缺口问题;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扶持企业自主开展研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为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加快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出台先导性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深化制度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财政体制、行政执法等改革,加快探索构建“精简、统一、效能”的体制机制,促进职能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干部实绩日晒制”、“绩效收入考核奖惩制”、“效能督查问责制”、“干部管理上下制”、“企业服务责任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聚焦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加快构建“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国家资金、基金、银行、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教育卫生综合改革,积极推广、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模式和“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陈春晓) |
相关阅读:
- [ 09-29]国台办:望台企转型升级“精准对接”大陆发展战略
- [ 09-21]烟台台企积极参与关爱聋人公益活动
- [ 09-21]两岸及香港媒体联合采访团来苏州专访台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